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关于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
    周亦乔
    2004, 5(2):19-22.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23)
    摘要:
    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各种障碍因素,提出了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纳入法制轨道,构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制基础,是当前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环节。为此,必须消除认识误区,更新观念;消除制度歧视,进行政策清理,制度创新;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完善司法保障措施;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组织建设,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2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臧春荣 陈晓 刘善文
    2004, 5(4):10-13.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22)
    摘要:
    简述了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信息意识薄弱,涉农网站偏少,农民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缺乏,“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等诸多障碍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八条建议:(1)强化政府意识,加大资金投入;(2)巩固现有基础完善网络体系;(3)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共享体制;(4)健全信息队伍,改善传播体制;(5)重视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6)探索鼓励措施,引导农民上网;(7)加强资源建设,提升数据质量;(8)利用传统媒体,辅助信息传递。
    3  对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邹宏霞
    2005, 6(6):30-33.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7)
    摘要:
    湖南农业历史悠久,各地形成了特有的农作及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等农业文化景观,适宜发展农业生态、森林生态、水域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湖南的乡村旅游还刚起步,还处于较低级阶段。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缺乏竞争力;乡村文化特色不强,开发存在“变异迎合性”问题;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因此,湖南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的切入点应是明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开发;挖掘民俗文化内涵,进行资源整合;注重参与,积极开发多功能产品;加强旅游宣传,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4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
    陈楚君
    2004, 5(3):97-99.
    [摘要](12)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6)
    摘要: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商务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在实际商务交际中非常重要。探讨了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及其语用功能,以期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达到更好的商务交际效果。
    5  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赵佳荣
    2004, 5(6):18-21.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6)
    摘要: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主导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缺乏活力、多元推广主体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推广行为模式忽视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严重不足。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重新激活政府主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国家财政农技推广投入结构;以人为本,构建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中心的农技推广模式。
    6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龙方
    2007, 8(3):7-14.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5)
    摘要:
    从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的衡量标准及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现存问题、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粮食安全责任、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资料专家学者对粮食安全的内涵研究非常深入,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并全面探讨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使得构建中国粮食安全的思路比较明确。但目前的研究仍有五个不足:一是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目标、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还不是特别明确;二是从经济角度研究粮食安全问题还不够;三是从全球粮食安全及开放的角度考虑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则不多;四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微观研究不够深入;五是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不够。这五个方面应成为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重点。
    7  中国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顾巍 唐启国 郑利军
    2000, 1(3):23-26.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5)
    摘要:
    从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 ,分析了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农业商品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等方面的影响 ,并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8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李建国 黎理
    2004, 5(5):1-11.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4)
    摘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系统辨识了"三农"的基础地位、重大贡献和促进作用,深刻剖析了"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产生原因及其制约根源.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制度创新和加快发展进程三个方面,科学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对策.
    9  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
    黎红梅
    2006, 7(6):6-8.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4)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巨大的空间。发展生产,提升农村经济水准,增加农民收入,都需要农村金融的强力支持。但农村金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农村金融的构成,构建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的农村金融格局,以适应农村综合改革的形势;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度,培育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发展和完善涉农保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10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几个问题
    尹世杰
    2001, 2(1):1-3.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4)
    摘要:
    中国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问题是恩格尔系数偏高 ,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水平偏低 ,劳务消费特别是文化教育在消费结构中比重偏低 ,畸形消费和愚昧消费比较普遍。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差、流通不畅、消费观念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优化农民消费结构 ,培育家用电器消费、文化教育消费、旅游消费、住房消费等新消费热点 ,并采取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工业品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消费信贷、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
    11  高等农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刘小勇 符少辉 胡吉
    2006, 7(3):69-71.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3)
    摘要: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培养、输送农业人才和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提供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等。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提升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效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以服务新农村为宗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
    12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李燕凌 李立清
    2005, 6(5):1-5.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3)
    摘要:
    从公共支出角度,分析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中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客观差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提高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建议:改善教育投入结构,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突出农村合作医疗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遏制城乡建设差距;加强农村公共财政支持,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13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疏导策略
    朱翠英 高志强 周贤君
    2005, 6(2):70-72.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3)
    摘要:
    以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从新生入学时的心理适应、消费行为心理分析、人际交往心理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讨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寻求心理疏导策略。
    14  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邬克彬 江巨鳌 周可炎
    2001, 2(4):62-64.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3)
    摘要:
    实验室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基地,是培养科学精神和崇高品德、促进个性发展的阵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仪器设备数量满足不了需要;实验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课内容缺乏科学性;实验室管理缺乏活力等问题.面向21世纪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必须深化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课内容的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完善贵重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推行实验室有偿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制定鼓励实验室与校内外联合共建的制度;建立贵重仪器设备专项大修、更新基金,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15  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
    周贤君
    2007, 8(2):72-73,84.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2)
    摘要:
    学习动力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即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优化学习动力系统具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活动的作用。结合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一是培养动机,激发兴趣,增强内动力;二是改善条件,严格管理,强化外动力;三是找准结合点,实现内外动力的优化。
    16  粮食产量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研究
    向昌盛 周子英 武丽娜
    2010(1):6.
    [摘要](1278) [HTML](0) [PDF 298.10 K](638) [Cited by](12)
    摘要:
    粮食产量的历史数据有限,是典型的小样本数据,又由于粮食产量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以往的粮食产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阶数采用经验方法或线性方法来确定,得到的预测精度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可将支持向量机引入到时间序列模型定阶的方法中,然后采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寻找最优参数,建立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预测模型。通过对中国粮食产量进行仿真实验,并与一次滑动平均、ARIMA、LS_SVM和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作比较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证明了该模型对近期粮食产量的预测是可靠的。
    17  适应企业人才需求 营造大学生就业环境
    莫利拉 姚邦松 曹晖
    2003, 4(4):42-45.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2)
    摘要:
    基于对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主要类型和未来走势的评估,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基本对策和思路以大学生就业为中心,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改革企业用人制度和选人标准;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
    18  农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构建
    陈金湘 官春云
    2002, 3(3):45-46.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2)
    摘要:
    大农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研究与发现能力 ,培养适应宽口径专业面的实践能力。以湖南农业大学大农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阐述了按感知、能力培养、认识、能与技的综合、研究与创新 5个阶段分段实施 ,循序渐进 ,将实践技能训练整合到大学四年的系统教学中 ,使学生从基本操作开始 ,经过基本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训练 ,专业动手能力的实践 ,专业操作技巧的练习 ,最终形成较强的综合实践技能
    1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雷鸣 方至 廖柏寒 陈小兵
    2001, 2(3):70-72.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2)
    摘要:
    旅游业被认为是 2 0世纪增长最快的产业。其中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 ,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在分析当前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大气、水体、原始生态环境和景区自然性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根据“利益共享 ,责任共担”的原则 ,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阐述了中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社会条件
    20  高校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周治淼
    2004, 5(2):41-43.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1)
    摘要:
    高校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考试模式对考试的目的认识存在误区、考试内容片面、考试方式单一、考后考试分析反馈不够等,在新的形势、新的人才质量观下,已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考试观念,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成绩构成达到多元化,完善命题、评阅试卷标准,以深化高校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