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困境与改进——以湖北省“以钱养事”改革为例
    曾润喜 方付建 张丽萍
    2009(3):1-7.
    [摘要](1341) [HTML](0) [PDF 456.42 K](1229)
    摘要:
    湖北省“以钱养事”机制致力于将市场化引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将原有“七站八所”改制为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中心。但改革后的公共服务中心转而成为一个性质模糊的非政府非企业的实体机构,加之公共服务资金监管力度薄弱且提供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意愿悖论,政策在实践操作中遭遇困境。因此需要推进基层政府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建设,增加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改进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大力培育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社等。
    2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粮食补贴政策评析及其建议——基于湖南省湘阴县的调研数据
    杨林
    2009(3):8-12.
    [摘要](1069) [HTML](0) [PDF 341.97 K](667)
    摘要:
    从湖南省湘阴县的调研数据看,近几年粮食补贴政策形成了多赢格局:增产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转变了基层政府职能;与粮食间接补贴脱钩,国有粮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粮食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逐步化解和释放各级财政风险。但粮食补贴政策仍存在一些执行偏差,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目标的定位偏差、粮食补贴政策的功效偏差、补贴资金发放的成本偏差、粮食直补面积偏差等。为此,提出应明确粮食补贴政策目标,适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粮食补贴条例》。
    3  乡村旅游用地问题研究
    郭凌 黄国庆 王志章
    2009(3):13-19.
    [摘要](884) [HTML](0) [PDF 404.27 K](847)
    摘要:
    在界定乡村旅游用地研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的不同形式,进而揭示了乡村旅游用地实践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矛盾。乡村旅游的开发既要保持乡村原真性,又需要一定商业开发,同时还要保护农民的权益。这要求原有的农村集体土地在用地功能上更加丰富,不仅应成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载体,更应成为旅游商业服务的载体。在合法与合乎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缜密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建立合理的乡村旅游土地评估标准,在保护农民权益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来解决问题。
    4  县域农民投资服务体系的缺陷及其改进——基于衡东县的调查分析
    吴玉宇 罗荷花
    2009(3):20-25.
    [摘要](1101) [HTML](0) [PDF 362.80 K](619)
    摘要:
    构建农民投资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县域农民投资服务体系主要由融资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保险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和政府服务组织七个部分共同构成。从衡东县三个乡镇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民投资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信息传播方式落后且有效信息不足、科教服务不够务实、法律不健全、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政府服务不够主动等,因此,应从这些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农民投资服务体系。
    5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烤烟种植分布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大理宾川县为例
    张浩然 周冀衡 樊在斗
    2009(3):26-30.
    [摘要](1077) [HTML](0) [PDF 360.80 K](875)
    摘要: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影响烟区烤烟种植分布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户均种烟面积、品种差异、烟用物资生产费用、种烟劳动力数量及烤烟单位面积产值都是影响宾川县各烟区烤烟分布的关键因素,并反映出传统烟叶生产存在的分散种植、高成本、低效益以及对人力依赖程度较高的问题。因此,为科学布局烤烟产区,促进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高烟民收益,烟草部门应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和机械化水平,优化生产环节并适度增加优势品种区域的种植面积。
    6  发达国家及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验借鉴
    蔡培良
    2009(3):31-36.
    [摘要](950) [HTML](0) [PDF 350.75 K](770)
    摘要: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首先是从农村转向城市,促使城市化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但同时也造成农村地区不断衰落;而后农村劳动力更多地趋向于在农村内部转移配置。发达国家和地区灵活开放的市场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使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得到较合理的组合,促进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开发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时可以此为鉴,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的就业结构,降低种植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发展第二、三产业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行业间、地区间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机制的思考——基于湖南返乡农民工的调查
    李晖 胡舜
    2009(3):37-41.
    [摘要](955) [HTML](0) [PDF 368.17 K](659)
    摘要:
    目前的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广大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就湖南而言,返乡农民工大多来自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但外出务工意愿强烈。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包括创新政府帮扶形式,拓展农民工就业平台;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政府主导的金融担保和信用评价体系,为农民工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法律规制,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制度保障等。
    8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长沙市农民工的抽样调查
    殷娟 姚兆余
    2009(3):42-46.
    [摘要](1216) [HTML](0) [PDF 327.98 K](588)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明确定位自身身份,其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十分突出。务农经历、经济地位、闲暇活动、与市民交往情况、留城意愿、城市户口拥有意愿、理想职业等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有明显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模糊化倾向,与当今我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社会急剧转型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9  公平思考与学习行为:社会偏好的实验检验
    何清泉 饶育蕾
    2009(3):47-52.
    [摘要](1051) [HTML](0) [PDF 329.87 K](620)
    摘要:
    为验证国内参与者是否也存在公平思考,公平思考对他们策略决定的影响程度和能否加快博弈均衡的出现,以及参与者的行为是由“公平假说”和“学习假说”中的单一模型还是由两个模型混合解释的好,利用自编的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冰淇淋蛋糕分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不仅仅存在学习行为,而且也存在公平思考,学习行为与公平思考都能加快博弈均衡的形成,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学习模型或公平模型来解释参与者的行为。这为构建一个包含学习与公平思考的混合模型来解释实验参与者的行为提供了事实依据。
    10  湖南四大核心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
    曾咏梅 袁媛
    2009(3):53-58.
    [摘要](833) [HTML](0) [PDF 427.46 K](634)
    摘要:
    在廓清文化产业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由优势、能力、市场三个层面组成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比较了湖南娱乐、图书出版、广播影视和广告四大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结果表明,娱乐业竞争力排名第一,但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应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图书出版业排名第二,但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衍生能力比较低,应当积极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广播影视排名第三,组织能力和销售能力有待提高,应着重于内容创新和制度改革;广告业位居最后,需规范广告市场准入管理,推进广告企业改组改制。
    11  实用思维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困境——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
    李长泰 陈凌建
    2009(3):59-62.
    [摘要](871) [HTML](0) [PDF 305.08 K](591)
    摘要:
    重经世致用的现实主义思维,缺乏对科技的超前性与前瞻性限制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实用思维引发的“农本”经济的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方式,抑制了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中国学科分类不足。古代中国的实用与“农本”思维使中国人注重田园生活,幻想与浪漫主义成份不足。这对科技发展是不利的。现代中国必须进一步发展基础学科研究,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12  “两型社会”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严俊杰 黄正泉
    2009(3):63-66.
    [摘要](1038) [HTML](0) [PDF 287.35 K](559)
    摘要:
    社会是人生存的家园,文化生态是人在融合了生态智慧的自我构建和社会构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生存状态。文化生态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的转型,而“两型社会”建设是社会转型的体现,对“两型社会”进行文化生态学思考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关注的课题。“两型社会”建设实际上就是文化生态建设,文化生态与“两型社会”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良好的文化生态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提供着丰富的资源给养,“两型社会”建设促进了文化生态的繁荣与发展,文化生态的繁荣与发展使“两型社会”得以实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3  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范式意义
    黄声波
    2009(3):67-70.
    [摘要](879) [HTML](0) [PDF 377.78 K](1044)
    摘要: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站在非道德化的价值立场,以近乎写实的方式展示日常化、世俗化的官场生活,对官场潜规则进行了生动揭露和深刻剖析,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其官场叙事呈现出一种庄严中蕴涵着荒诞、严肃间透露出调侃、平静中饱含着批判的审美意味。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创作具有很强的范式意义,其题材选择、主题意蕴、人物性格、叙述风格都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14  外交语言的语用策略分析——以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熊永红 彭小妹
    2009(3):71-74.
    [摘要](1401) [HTML](0) [PDF 339.57 K](1382)
    摘要:
    以刘建超2008年9月2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的外交语言为例,从语用学的角度, 对外交场合的语言特点及其策略进行实证分析。 外交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特定的语境和场合下,常常会利用语用策略对合作原则进行有意或无意地违背,这一恰当使用不仅没减弱政治外交语言的准确性,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表达的有效性。
    15  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
    刘新春
    2009(3):75-78.
    [摘要](824) [HTML](0) [PDF 342.89 K](707)
    摘要:
    恩格斯是将国家服务性和国家权威性联系起来并作出辩证理解与说明的第一人。恩格斯视国家权威性向压迫性异化为国家的“祸害”,认为巴黎公社的革命性措施有力地避免了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国家职能蜕变。列宁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付诸实践,在苏维埃国家建设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列宁提出:建立国家管理专门队伍,保持国家管理机关相对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永不间断地学习,持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监察,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至今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16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内核:民主、自由和法治
    张治忠
    2009(3):79-82.
    [摘要](1190) [HTML](0) [PDF 322.44 K](1840)
    摘要:
    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是神学政治论的集大成者。他从维护封建秩序和教会权威出发,通过调和各派观点而构筑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神学体系,其政治思想包含于神学体系之内。全面考察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就会发现民主、自由、法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内核,即人民有抵抗暴政的权利,法律和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应当参与政治;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和精神自由;国家有实施法治的必要。
    17  论高校党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创新
    熊楚才
    2009(3):83-88.
    [摘要](852) [HTML](0) [PDF 399.40 K](505)
    摘要:
    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创新、同步发展的相关性与必然性,认为“健康”是校园文化的主色调,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脉动的主旋律;“高雅”是校园文化的品位,更是共产党人理想情操的表征;“催人奋进”是校园文化的感召力,更是党的思想理论武器的威力所在。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校园文化创新定位和铸就灵魂;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校园文化创新固本提神,植入廉政的根系和不朽的精神;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校园文化创新构筑坚强的堡垒,给校园文化创新以巨大的凝聚力、蓬勃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战斗力。
    18  “こ-”与“这-”的比较研究——以人称指称、时间表达为例
    胡俊 邹菊云
    2009(3):89-91.
    [摘要](965) [HTML](0) [PDF 334.87 K](552)
    摘要:
    日汉指示词分别有一个中性词“この人”、“这”用来指人。“これ”、“这个”直接指人时受限制,原则上两者都不能用于指称上司、长辈,但可以指称亲属或关系亲密的人。“这个”的使用范围比“これ”广,在非正式场合,当关系亲密或带有调侃之意时,既使指称对象是上司或长辈也可使用“这个”,但“これ”无此用法。“この方”、“こちら”为敬意表达,与“这位”对应。“‘こ-/这-’+时间语素”都可以表示以发话时间为基准的不远的过去或不久的将来,但汉语没有“这里+时间”的表达。
    19  目的论映照下的严复翻译策略解析
    胡东平 刘惬文
    2009(3):92-95.
    [摘要](1135) [HTML](0) [PDF 323.98 K](1197)
    摘要: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通过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依据目的论的基本原则重释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基于严复所处时代对翻译的特殊需要,从目的论视角解析了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为启发民智、保种自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即在内容上对原文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和改造,叙述人称用第三人称进行译叙,文体上采用古雅文体。
    20  “月亮”隐喻翻译研究
    边立红 傅煊翔
    2009(3):96-100.
    [摘要](818) [HTML](0) [PDF 431.28 K](1696)
    摘要: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月亮”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分析“月亮”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种种翻译形式,指出作为共同文化符号的隐喻翻译一方面应坚持文化特殊性原则,着力保持隐喻符号包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坚持文化普遍性原则,探讨隐喻可译性的文化基础。
    21  英语词汇习得策略差异的一个实证
    朱乐红 罗炜
    2009(3):101-104.
    [摘要](955) [HTML](0) [PDF 290.24 K](680)
    摘要:
    基于140名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情感策略,但情感策略对词汇测试成绩相关性不明显,而元认知策略对词汇测试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词汇学习关系更为密切。由此应注重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综合应用,以提高词汇习得效率。
    22  语用失误与化解对策
    王佳 岳好平
    2009(3):105-108.
    [摘要](718) [HTML](0) [PDF 282.29 K](1204)
    摘要:
    在梳理学界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语言失误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列出了教学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现象:文化用语使用的失误,书写表达的失误,社交用语的失误,词汇使用的失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引起语用失误的两个深层次原因是:文化差异和教学方式不当,最后提出了采用两个结合——听说结合和读写结合的化解对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