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版权协议
期刊荣誉
联系我们
2023年第卷第4期
数据库收录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特色文章
推荐文章
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评判、潜在风险与防范机制
土地经营规模何以影响家庭农场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基于1085户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协同赋能: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的政策取向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首批省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我校学报社科版入选CSSCI(2021-2022)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我校社科版学报再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荣获“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系统上线了!欢迎投稿。
作者登录
编辑登录
审稿人登录
读者登录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第22卷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
全选
反选
导出
显示模式:
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联动式改革探索
张慧利,夏显力
2023(4):1-7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1
[摘要]
(
120
)
[HTML]
(
0
)
[PDF 676.13 K]
(
331
)
摘要: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从“学中干”到“干中学”: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学习路径
邹宝玲,陈宇丹
2023(4):8-15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2
[摘要]
(
41
)
[HTML]
(
0
)
[PDF 598.42 K]
(
235
)
摘要: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川渝地区5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乡村产业发展在模仿阶段(学中干)与创新阶段(干中学)的主要实践路径。研究发现:鉴于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乡村产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为基础,逐渐推进种养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来实现前期模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行环境(土地)整治、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乡村产业模仿阶段的主要举措;引入社会资本、促进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组织模式与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价值链,是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
文高辉,王夏玙,谢依林,胡贤辉
2023(4):16-22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3
[摘要]
(
57
)
[HTML]
(
0
)
[PDF 781.08 K]
(
317
)
摘要: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 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新媒体使用、生态认知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新疆1027户棉农的调查数据
李兴锋,王力
2023(4):23-30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4
[摘要]
(
40
)
[HTML]
(
0
)
[PDF 950.76 K]
(
241
)
摘要:
基于新疆1027户棉农的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媒体使用、生态认知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媒体使用、生态认知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新媒体使用的作用更大;生态认知在新媒体使用影响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地政府提供讲座与培训等均对农户的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农村社会
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新时代基层治理逻辑的一个理解框架——基于浙东横镇的田野调查
杨富平
2023(4):31-39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5
[摘要]
(
62
)
[HTML]
(
0
)
[PDF 760.85 K]
(
299
)
摘要:
中国基层治理逻辑经历了从传统“社会主导的双轨治理”到当前“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的重大转变。新时代“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国家介入(大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再造(小治理)的同步推进、共同强化,国家介入主要包括纵向派驻、横向扩张、全面渗透等三种机制,社会再造主要包括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活力激发等三种机制,同时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互动关系存在两种面相,从表层看是相互合作,从深层看则存在张力。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需要更好地实现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良性互动、相互赋权、动态平衡,从而迈向二元合一的基层治理新境界。
“比”:乡村水利工程建设民众动员的内在逻辑——基于1952—1953年整修南洞庭湖工程的历史考察
陈向科,杨博坤,郝翔
2023(4):40-48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6
[摘要]
(
46
)
[HTML]
(
0
)
[PDF 772.11 K]
(
262
)
摘要: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比”,基于1952—1953年整修南洞庭湖工程民工动员个案,分析乡村水利工程建设民众动员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工程指挥部建构志愿军榜样形象和民工模范形象,作为“比”的参照点,同时侧重建立志愿军“上战场”与民工“修堤垸”行为之间的逻辑关联;基层干部通过对情感、年龄、政治面貌、价值、场景因素的强化,引导民工“比”的行为,使之争做志愿军式英雄和李祖范式模范;民工出于对参照点的认同,将“比”化为自觉行动,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劳动工效,增强了政治认同。这表明,只有真正符合“比”的逻辑,注重“比”的合理性,实现“比”的升华,才能更好地达到“比”的目的。
公共管理
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基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熊春林,牛屹,刘沛,刘芬
2023(4):49-58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7
[摘要]
(
53
)
[HTML]
(
0
)
[PDF 634.18 K]
(
309
)
摘要:
如何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是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我国62个县域乡村数字治理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基于TOE框架,探究设施支撑能力、政府引导能力、财政支持能力、社会协同能力、农民参与能力对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的联动作用及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各条件有效结合的5种路径促进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与东北、中西部等非东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更加多样化。建议各县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树立整体性思维,因时因地选择合适路径,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欧盟农药包装废弃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典型模式及其启示
宋洋,宗义湘
2023(4):59-68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8
[摘要]
(
36
)
[HTML]
(
0
)
[PDF 1.10 M]
(
272
)
摘要:
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和“协同驱力—协同结构—协同过程”分析框架,发现欧盟在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实践中构建了“政府规制—行业协会主导”的多元共治机制。政府通过赋权增能,将公共服务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行业协会联结多元主体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协同治理体系;在契约机制约束下,参与主体职责边界清晰、紧密协作配合,促成社会及市场间的多方联动;依托资源的整合配置、行为的激励约束以及严格的全过程监管,重塑并优化协同系统。成员国因地制宜破解难题,形成了法国农业废弃物一体化管理、波兰“行业协会+规模农场”数智化运营、德国“农药分销商+规模农场”预收登记等典型模式。借鉴欧盟经验,从创新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小农户协同参与能力、健全协同治理制度、强化治理技术支撑、重塑主体文化认同等方面,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长效机制。
经济管理
数字经济发展能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吗?
黎毅,蒋青松
2023(4):69-80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09
[摘要]
(
45
)
[HTML]
(
0
)
[PDF 918.73 K]
(
257
)
摘要:
基于2013—2020年省级宏观数据和数字经济指数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从市场供求两端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且这一作用在数字经济和消费不同维度下仍然显著,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数字经济对中西部与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呈现数字益贫性特征;动态叠加效应表明,数字经济在滞后期依然对居民消费存在促进作用,并且对居民消费“扩容”作用明显高于“提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收入差距、创新产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分别在市场需求和供给端发挥着中介效应。因此,要继续发挥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实现消费型经济增长模式。
环境规制约束下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
韩雅清,林丽梅,李玉水
2023(4):81-90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10
[摘要]
(
34
)
[HTML]
(
0
)
[PDF 968.54 K]
(
253
)
摘要: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并通过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规制约束下,数字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金融与环境规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因环境规制产生的融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负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进而对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教育教学改革
乡村卓越教师精准培养的多元逻辑、现实困境及基本方略
王建平
2023(4):91-96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11
[摘要]
(
42
)
[HTML]
(
0
)
[PDF 520.60 K]
(
245
)
摘要:
“卓越取向”是我国新时期教师教育的目标追求,而乡村卓越教师培养是其中内含的基本之义。乡村卓越教师需要进行精准培养,这是由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念、顶层设计政策构想等多元逻辑所决定的。但现实中乡村卓越教师精准培养却存在一定困境,表现为概念认知的模糊性影响了培育对象瞄准的精准,以城市化教育为模板影响了培育目标选择的精准,一线培训和研修较弱影响了培育措施的精准,施展平台不足影响了培育成效的精准等。为了促进乡村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提出以下基本方略:实施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制度;乡村特色职业能力提升教育;国培省培“乡村教师专项”倾斜计划以及“乡村卓越教师成长”系列培训;城乡学校教师双向交流互动;教研指导下乡村学校自主培育;荣誉制度保障与物质待遇激励。
乡村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研究——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
朱翠英,杨可欣
2023(4):97-102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4.012
[摘要]
(
52
)
[HTML]
(
0
)
[PDF 566.66 K]
(
239
)
摘要: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第22卷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
全选
反选
导出
显示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基于河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
沈琼
,
陈璐
2019(4):34-41
, DOI:
[摘要]
(
404
)
[HTML]
(
0
)
[PDF 246.32 K]
(
3559
)
摘要:
基于河南省585份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ISM模型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职业信心、职业韧性、风险态度、代际传递意愿、技术获取、政府支持、社会保障以及市场预期10个因素对其持续经营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职业韧性和代际传递意愿是表层直接因素,风险态度、职业信心、技术获取和社会保障是中层间接因素,职业兴趣、市场预期、政府支持和受教育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农村生活形态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朱梅
,
应若平
,
陈向科
2010(1):25
, DOI:
[摘要]
(
4089
)
[HTML]
(
0
)
[PDF 358.85 K]
(
3553
)
摘要:
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将农村生活形态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生活形态的具体特征。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就是城乡统筹的社会,城乡统筹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生活形态从同质性向和谐的异质性转变。
“农业人才培养与农民教育”笔谈
周清明、刘纯阳、夏金星、吴易雄
2012(4):1-15
, DOI:
[摘要]
(
1192
)
[HTML]
(
0
)
[PDF 160.48 K]
(
3377
)
摘要:
2012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进步及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基于此,本刊特邀周清明等专家教授开展“农业人才培养与农民教育”笔谈。周清明教授基于湖南农大的实践,认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之道在于:更新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夯实培养基础;健全评价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刘纯阳教授认为,国情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必须大力发展农民教育,而农民自身的发展转型则要求人们对传统体制下的农民教育模式和理念进行重新审视。面向未来的农民教育不仅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这个大的时代背景,而且要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新的趋势进行调整,必须以均衡发展的理念来推进面向未来的农民教育。夏金星教授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匮乏正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农业教育资源正在加速流失,农业发展暗藏危机,“三化”同步推进亟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吴易雄博士认为,湖南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果从整体上、发展潜力上和应用层面上分析,湖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人才培养仍存在较突出的瓶颈制约,应从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重点、环境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善和强化。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风险及其应对
唐玲
2020(2):41-48
, DOI:
[摘要]
(
717
)
[HTML]
(
0
)
[PDF 108.22 K]
(
3312
)
摘要:
职务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质在于从传统的“法律报应”走向“法律激励”,具备法规范意义上的积极价值。探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时,需考量其是否带来刑法体系功能紊乱及罪行关系结构失偏的潜在风险。因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的适用时需要坚守罪刑相适应原则与法益保护原则,并从实体规定、权利保障以及权力监督等方面着手,化解现阶段适用该制度所带来的风险,为刑法正当规制职务犯罪案件提供规范性框架和制度保障。
收入、社会资本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的影响
蔡文聪,杨海钰,李星光,霍学喜
2020(2):27-34
, DOI:
[摘要]
(
435
)
[HTML]
(
0
)
[PDF 297.02 K]
(
3225
)
摘要:
基于陕西、甘肃、山东、云南四省826户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社会资本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45.89%的农民阶层自我定位为“上层”和“中上层”,44.07%的农民定位为“中层”,10.05%的农民定位为“中下层”和“下层”,呈“上头大,下头小”的保龄球状,高位认同占主导特征;收入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收入对阶层自我定位的系数从0.10分位点上的0.386逐步减小至0.75分位点的0.157,边际作用逐渐下降,存在“餍足效应”;社会资本及其三个维度均对阶层自我定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收入在社会资本促进阶层自我定位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收入在社会网络与阶层自我定位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为15.47%。
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效应——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
王若男
,
阮荣平
,
韩旭东
,
郑风田
2020(1):35-43
, DOI:
[摘要]
(
489
)
[HTML]
(
0
)
[PDF 479.59 K]
(
3182
)
摘要:
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无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地位更高。具体而言,宗教信仰通过参与效应、品位效应和慰藉效应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产生影响。宗教活动参与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频次越高,受到的正向影响越强;不同宗教信仰类型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仅有回教对阶层认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更大。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瓶颈与规范路径——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
胡大伟
2020(1):49-55
, DOI:
[摘要]
(
425
)
[HTML]
(
0
)
[PDF 285.35 K]
(
3182
)
摘要:
杭州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创新实践,开展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联众模式”“淳安实验”和临安天目山试点。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的观察发现,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实践需求与政策供给的不匹配,宅基地所有权难以显化、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及规范保护比较模糊、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和盘活的市场机制及法治保障不足等困境。深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应该坚持城乡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宅基地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落实;科学界定农村宅基地“三权”之间的权责关系,显化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建构完善的确权赋能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空间管制等政府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融合,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机制。
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湖南之比较研究
曾福生
2020(2):1-7
, DOI:
[摘要]
(
493
)
[HTML]
(
0
)
[PDF 127.39 K]
(
3157
)
摘要:
基于现阶段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导向,通过赴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调研考察,围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农业机械化、农业品牌化、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支持政策等六个方面分别论述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模式,并就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实践优势和差距进行比较。结合湖南省发展实际,提出了湖南省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取向: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衔接,推进农民组织化;精准制机、适机、用机、购机,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精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品牌化;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化;做优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助推产业融合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服务社会化。
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珺
,
石欣
2020(1):17-24
, DOI:
[摘要]
(
496
)
[HTML]
(
0
)
[PDF 242.52 K]
(
3144
)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行为理论模型,以湖南省4个市(州)331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利用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感知(提高自身技能的认知)会正向作用于其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化利用的意愿。乡邻、村委会和村干部支持是影响农户主观判断的重要因素,秸秆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是农户知觉行为的关键因素,主动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农户利用行为的最终结果。
农村教育上移:形成、惯性与反思——以廖原县为例
王丹
,
潘璐
2019(5):38-44
, DOI:
[摘要]
(
588
)
[HTML]
(
0
)
[PDF 207.70 K]
(
2974
)
摘要:
基于廖原县近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分析发现,在农村教育上移趋势的形成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以教育改革带动城区经济繁荣”的政府发展逻辑主导下,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巨大的格局形成,农村学生享受在地化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被动进城求学。2012年后,农村家长的教育需求逐渐发生转变,其“上好学”的教育期待以及诸多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行为,在客观上与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目标达成一致,共同推动着当前阶段的农村教育持续上移。要突破这种结构惯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农村教育的发展重点从“促公平”转到“提质量”,推动实现质量维度上的城乡教育均衡。
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2009—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
黄生权,唐小敏
2020(2):65-72
, DOI:
[摘要]
(
477
)
[HTML]
(
0
)
[PDF 256.88 K]
(
2962
)
摘要:
基于2009—2018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分析了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同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强化股权激励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另外,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与融资约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的门限效应及区域差异
刘建江,张瑞梅,李诗
2020(2):57-64
, DOI:
[摘要]
(
410
)
[HTML]
(
0
)
[PDF 294.48 K]
(
2951
)
摘要:
房地产业和工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房价持续上涨对工业产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推高用工成本、挤占资金、引发投机等三个方面,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存在门限效应和区域差异。基于2003—2017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已由前期的拉动作用为主转化为抑制作用为主;分区域看,中部地区受自身工业发展水平及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较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因房价较低影响不显著;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存在门限值。
中国豆粕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及动态演变——基于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的经验分析
戴鹏
,
汤晓怡
,
曾文娟
2019(4):10-16
, DOI:
[摘要]
(
554
)
[HTML]
(
0
)
[PDF 442.03 K]
(
2945
)
摘要:
利用2009年8月—2017年5月的豆粕期现货市场价格数据,以Toda 和Yamamoto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为基础,结合滚动窗口回归法对豆粕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豆粕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保持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的同时,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显著的单向价格发现功能,且随时间推移,价格发现功能在不断增强,是现货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不随滞后期以及样本选择而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水稻生产效益盈亏平衡分析与农户期望——基于湖南省210家农户的调查数据
蒋元
2012(1):20-26
, DOI:
[摘要]
(
860
)
[HTML]
(
0
)
[PDF 296.89 K]
(
2884
)
摘要:
基于2008―2010年湖南洞庭湖区、洞庭湖边沿地区、丘陵区和山区10个样点县(市、区)200个典型农户(散户)和10个种植大户的水稻生产调查数据,分析了散户和专业大户水稻生产成本构成和产量产值效益、水稻生产效益的盈亏平衡点。结果表明,散户每季平均单产为6 951.3 kg/hm2;产值为12 863.78元/hm2;成本为10 249.6元/hm2;盈利为2 613.15元/hm2,享受种田补贴后,盈利水平提高;户平种植水稻收益为2 266.00元,山区最低,平原区最高。专业户每季平均单产为7 169.3 kg/hm2;产值为14 202.99元/hm2;成本为12 429.8元/hm2;盈利为1 773.24元/hm2。这说明湖南水稻生产成本高、盈利水平低、内在风险大。农户最低期望盈利年平2.0~2.8万元/户,需要耕地规模3.4~5.3 hm2,需要实行土地流转才可实现。种植大户最低期望盈利3 000元/hm2,实现这一目标需提高单产623.5 kg/hm2,或给予种田补贴1 234.6元/hm2。
财政分权对农业要素流动及其结构变迁的影响——基于199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锦怡,刘纯阳
2020(2):8-19
, DOI:
[摘要]
(
428
)
[HTML]
(
0
)
[PDF 575.53 K]
(
2870
)
摘要:
从制度变迁视角阐述了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农业要素流动及其结构变迁的影响,并利用199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农业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农业资本要素相对丰裕,中、西部农业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相对丰裕,但资本积累正在不断加快。财政分权对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具有深刻的制度影响,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支农支出和工业化推动农业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抑制农业劳动力、土地要素积累,从而驱使农业经济增长路径呈现节约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本深化趋势;随着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推进,上述影响效应不断增强,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强于东部地区。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马巾英
1
,
李明贤
2
2011(3):29-34
, DOI:
[摘要]
(
1978
)
[HTML]
(
0
)
[PDF 296.36 K]
(
2825
)
摘要: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中国45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企业规模、非债务税盾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而成长能力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路径
王晓飞
2020(1):1-7
, DOI:
[摘要]
(
248
)
[HTML]
(
0
)
[PDF 267.71 K]
(
2711
)
摘要:
以技术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便利条件和农户特征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路径,并以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湖南、黑龙江、吉林三个水稻主产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各因素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特征、感知有用性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社群影响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的感知有用性,也可以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意愿;便利条件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因此,通过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户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心理感知,进而通过感知有用性提高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是行之有效的路径。
双向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基于山东省的调查数据
刘昊
,
李强
,
薛兴利
2019(4):49-56
, DOI:
[摘要]
(
475
)
[HTML]
(
0
)
[PDF 189.53 K]
(
2692
)
摘要:
基于山东省891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双向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向与不同方式的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影响。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亲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但子代经济支持会降低老年人自评健康;亲代经济支持、子代情感支持和照料支持能有效遏制其日常活动能力的退化;子代经济支持、亲代照料支持会增加其抑郁程度,但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子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殷志扬
2019(4):63-69
, DOI:
[摘要]
(
410
)
[HTML]
(
0
)
[PDF 307.49 K]
(
2621
)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3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14个涉农专业322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务农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务农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务农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务农态度上,学生更关心在农业领域工作对自己以及今后的家庭会有哪些收益和风险,并根据感知到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最终的权衡;主观规范上,学生更多地是参考家人的意见、已经在农业领域就业的学长的意见以及和自己比较熟悉的专业教师的建议;感知行为控制上,影响最大的是对务农后的生活预期、在校期间积累的农业实践经验以及获得较高收入所需要积累的时间。
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基于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龙子泉
,
张媛媛
,
周玉琴
,
范如国
2019(4):1-9
, DOI:
[摘要]
(
392
)
[HTML]
(
0
)
[PDF 240.58 K]
(
2544
)
摘要:
基于湖北省379份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从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两个维度选取12个观测指标,并以交易费用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以及交易费用是影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越彻底,网络、规范、信任等社会资本越高,设施管护效果越好;产权改革及社会资本还可以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效果。以农户用水需求及工程盈利能力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用水需求高的农户,随着社会资本的提高,设施管护效果要显著好于用水需求低的群体;相较于低盈利能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高盈利能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效果受产权改革的影响更大。
信息公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名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聘
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持续攀升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栏征稿启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 首批省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我刊2019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关于我校社科学报封二、封三开展人文社科教学科研宣传的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入选2019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Q2区中国社科期刊
我校社科版学报再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荣获“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
下载专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稿件范本
微信公众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