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版权协议
审稿须知
期刊荣誉
联系我们
2023年第24卷第2期
数据库收录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特色文章
推荐文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协同赋能: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的政策取向
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湖南之比较研究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首批省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我校学报社科版入选CSSCI(2021-2022)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我校社科版学报再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荣获“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系统上线了!欢迎投稿。
作者登录
编辑登录
审稿人登录
读者登录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第22卷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
全选
反选
导出
显示模式:
农村经济
共同富裕视阈下消费帮扶交易的有效组态——全国55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李晓红,易元鹏
2023,24(2):1-9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1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 706.74 K]
(
41
)
摘要:
基于消费帮扶交易的混合属性及其实施特征,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国家发改委和人民网公布的消费扶贫案例中,筛选出55个样本案例,分析影响消费帮扶交易的多个因素的组态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运作是形成有效消费帮扶交易的必要条件;存在四种消费帮扶交易的有效组态,包括“社会氛围主导+市场运作辅助”、“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双主导、“市场运作+物流设施”双主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双主导;“社会氛围主导+市场运作辅助”解释了68.2%的案例,必要性检验中社会氛围作为单一变量涵盖了92.5%的案例,验证了消费帮扶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研究结论蕴含了共同富裕背景下构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的政策优先序:市场运作、社会氛围、政府引导、物流设施和科技支撑。
土地经营规模何以影响家庭农场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基于1085户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分析
钱忠好,岳佳,蔡颖萍
2023,24(2):10-18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2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 976.88 K]
(
76
)
摘要: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外出务工、性别差异对耕地撂荒的影响
张禹书,张应良
2023,24(2):19-28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3
[摘要]
(
14
)
[HTML]
(
0
)
[PDF 1.01 M]
(
43
)
摘要: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引导农业碳减排吗?
张壮,田云,陈池波
2023,24(2):29-38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4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 1.34 M]
(
30
)
摘要:
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构造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试点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检验方法之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专业化与农业技术进步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抑制农业碳排放的主要路径;尽管经营规模扩张有利于农业碳减排,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并未明显推动经营规模扩张;相比其他地区,在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减碳效应更为明显。
农村社会
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评判、潜在风险与防范机制
陈茜,汪三贵
2023,24(2):39-48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5
[摘要]
(
37
)
[HTML]
(
0
)
[PDF 668.43 K]
(
53
)
摘要: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空间理论视角下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结构困境与治理逻辑——以G省S社区为个案
付钊
2023,24(2):49-57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6
[摘要]
(
8
)
[HTML]
(
0
)
[PDF 701.96 K]
(
45
)
摘要:
以G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S社区为个案,基于空间理论构建“空间分异-空间解构-空间区隔-空间赋权”的分析框架,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导致的结构困境及治理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空间分异,使其原有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解构,并催生新的空间区隔,使空间结构从血缘熟悉体到地缘陌生体转变,制约着安置社区共同体秩序的形成;应通过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空间实践-空间发展的多重空间赋能逻辑,挖掘、整合和激活居民空间场域中的潜在动力,赋予空间流变基础上生产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内在能量,化解易地安置社区共同体障碍并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
公共管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府信任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孔泽宇,严新明
2023,24(2):58-67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7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 1.08 M]
(
33
)
摘要:
基于制度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政府信任,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反事实分析表明,相较于非低保户,农村低保更有助于提高低保户的政府信任;机制分析显示,农村低保通过提高个体对低保绩效和政府质量的评价进而提高政府信任;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低保的政府信任效应仅对低收入者、中青年人和西部地区显著,而且会随个体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层级的提高而减弱。
省域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驱动路径研究
刘冰,吴佳琪
2023,24(2):68-75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8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 857.49 K]
(
44
)
摘要:
以机构养老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作为条件变量,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为结果变量,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存在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同型、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主导—社会经济驱动型、社会经济主导—机构养老资源配置驱动型等3种路径促进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推动机构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促进养老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管理
中国省域平衡充分发展的统计测度与政策启示
邹克,刘凡璠
2023,24(2):76-85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9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 1.06 M]
(
40
)
摘要:
通过构建平衡发展子系统与充分发展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有序-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平衡充分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状况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有序度均值分别上升0.122与0.1;两个子系统综合协调、高度耦合,使得平衡充分发展指数由0.650上升至0.732,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走向平衡充分发展;核密度分布曲线显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省域不断减少;空间演化显示平衡充分发展存在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外围扩散的过程。
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机制与框架研究——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为例
胡扬
2023(2):86-92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10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 560.81 K]
(
39
)
摘要:
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领域,通过其五大运行机制让大数据在多个模块内形成开放、共享、连接的区块,进而产生更大的区块链网状结构,有助于推进审计的全覆盖,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精准度,实现审计监督的智能化,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应用框架设计中,可以将相关主体嵌入区块链各流程节点,构建审计客体信息许可区块链和审计主体监督许可区块链双链混合模式,涵盖数据采集共享层、审计服务层和审计访问层三个核心应用层,切实保障审计独立公正,精准高效。在具体应用中,应强化区块链风险控制、增强扩展性、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人才建设,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成效
张敏
2023(2):93-100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11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 796.92 K]
(
37
)
摘要: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孕育初塑、探索发展、改革转型、完善确立四个时期,演变过程显现出如下特征:政策的目标、内容走向分类多元;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日趋完善;课程纲要及体系逐渐趋于规范合理;劳动教育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根据历史制度主义逻辑框架,演化出劳动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模式。通过分析政策变迁成效,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从体力劳动到脑体并用转变的教育模式被迭代更新,从单纯劳动技能到劳动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内容被重新定义,从促进工农业生产到助力现代化建设转型的教育功能被深化拓展。
“十三五”时期高质量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特征及趋势——基于“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实证研究
赵娟,单莹,孙洪涛,徐姝
2023(2):101-106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12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 626.99 K]
(
60
)
摘要:
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出的344项获奖成果和获奖者近五年的3155篇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分析和内容分析,探索“十三五”时期高质量教育科研进展。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高质量教育科研回应“时代需求”热点、注重“增量提质”标准、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协同创新”团队、研究领域“差别明显”、出版来源“高度集中”、研究单位“高校为主”、研究区域“差异较大”。为促进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立足问题导向、创新研究方法、服务实践需求。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第22卷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
全选
反选
导出
显示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基于河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
沈琼
,
陈璐
2019(4):34-41
, DOI:
[摘要]
(
377
)
[HTML]
(
0
)
[PDF 246.32 K]
(
2477
)
摘要:
基于河南省585份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ISM模型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职业信心、职业韧性、风险态度、代际传递意愿、技术获取、政府支持、社会保障以及市场预期10个因素对其持续经营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职业韧性和代际传递意愿是表层直接因素,风险态度、职业信心、技术获取和社会保障是中层间接因素,职业兴趣、市场预期、政府支持和受教育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农村生活形态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朱梅
,
应若平
,
陈向科
2010(1):25
, DOI:
[摘要]
(
4060
)
[HTML]
(
0
)
[PDF 358.85 K]
(
2435
)
摘要:
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将农村生活形态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生活形态的具体特征。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就是城乡统筹的社会,城乡统筹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生活形态从同质性向和谐的异质性转变。
“农业人才培养与农民教育”笔谈
周清明、刘纯阳、夏金星、吴易雄
2012(4):1-15
, DOI:
[摘要]
(
1161
)
[HTML]
(
0
)
[PDF 160.48 K]
(
2403
)
摘要:
2012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进步及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基于此,本刊特邀周清明等专家教授开展“农业人才培养与农民教育”笔谈。周清明教授基于湖南农大的实践,认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之道在于:更新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夯实培养基础;健全评价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刘纯阳教授认为,国情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必须大力发展农民教育,而农民自身的发展转型则要求人们对传统体制下的农民教育模式和理念进行重新审视。面向未来的农民教育不仅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这个大的时代背景,而且要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新的趋势进行调整,必须以均衡发展的理念来推进面向未来的农民教育。夏金星教授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匮乏正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农业教育资源正在加速流失,农业发展暗藏危机,“三化”同步推进亟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吴易雄博士认为,湖南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果从整体上、发展潜力上和应用层面上分析,湖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人才培养仍存在较突出的瓶颈制约,应从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重点、环境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善和强化。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风险及其应对
唐玲
2020(2):41-48
, DOI:
[摘要]
(
671
)
[HTML]
(
0
)
[PDF 108.22 K]
(
2324
)
摘要:
职务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质在于从传统的“法律报应”走向“法律激励”,具备法规范意义上的积极价值。探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时,需考量其是否带来刑法体系功能紊乱及罪行关系结构失偏的潜在风险。因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的适用时需要坚守罪刑相适应原则与法益保护原则,并从实体规定、权利保障以及权力监督等方面着手,化解现阶段适用该制度所带来的风险,为刑法正当规制职务犯罪案件提供规范性框架和制度保障。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瓶颈与规范路径——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
胡大伟
2020(1):49-55
, DOI:
[摘要]
(
404
)
[HTML]
(
0
)
[PDF 285.35 K]
(
2138
)
摘要:
杭州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创新实践,开展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联众模式”“淳安实验”和临安天目山试点。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的观察发现,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实践需求与政策供给的不匹配,宅基地所有权难以显化、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及规范保护比较模糊、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和盘活的市场机制及法治保障不足等困境。深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应该坚持城乡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宅基地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落实;科学界定农村宅基地“三权”之间的权责关系,显化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建构完善的确权赋能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空间管制等政府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融合,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机制。
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湖南之比较研究
曾福生
2020(2):1-7
, DOI:
[摘要]
(
476
)
[HTML]
(
0
)
[PDF 127.39 K]
(
2138
)
摘要:
基于现阶段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导向,通过赴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调研考察,围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农业机械化、农业品牌化、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支持政策等六个方面分别论述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模式,并就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实践优势和差距进行比较。结合湖南省发展实际,提出了湖南省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取向: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衔接,推进农民组织化;精准制机、适机、用机、购机,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精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品牌化;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化;做优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助推产业融合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服务社会化。
收入、社会资本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的影响
蔡文聪,杨海钰,李星光,霍学喜
2020(2):27-34
, DOI:
[摘要]
(
409
)
[HTML]
(
0
)
[PDF 297.02 K]
(
2105
)
摘要:
基于陕西、甘肃、山东、云南四省826户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社会资本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45.89%的农民阶层自我定位为“上层”和“中上层”,44.07%的农民定位为“中层”,10.05%的农民定位为“中下层”和“下层”,呈“上头大,下头小”的保龄球状,高位认同占主导特征;收入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收入对阶层自我定位的系数从0.10分位点上的0.386逐步减小至0.75分位点的0.157,边际作用逐渐下降,存在“餍足效应”;社会资本及其三个维度均对阶层自我定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收入在社会资本促进阶层自我定位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收入在社会网络与阶层自我定位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为15.47%。
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珺
,
石欣
2020(1):17-24
, DOI:
[摘要]
(
450
)
[HTML]
(
0
)
[PDF 242.52 K]
(
2091
)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行为理论模型,以湖南省4个市(州)331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利用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感知(提高自身技能的认知)会正向作用于其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化利用的意愿。乡邻、村委会和村干部支持是影响农户主观判断的重要因素,秸秆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是农户知觉行为的关键因素,主动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农户利用行为的最终结果。
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效应——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
王若男
,
阮荣平
,
韩旭东
,
郑风田
2020(1):35-43
, DOI:
[摘要]
(
448
)
[HTML]
(
0
)
[PDF 479.59 K]
(
2064
)
摘要:
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无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地位更高。具体而言,宗教信仰通过参与效应、品位效应和慰藉效应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产生影响。宗教活动参与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频次越高,受到的正向影响越强;不同宗教信仰类型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仅有回教对阶层认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更大。
农村教育上移:形成、惯性与反思——以廖原县为例
王丹
,
潘璐
2019(5):38-44
, DOI:
[摘要]
(
543
)
[HTML]
(
0
)
[PDF 207.70 K]
(
1969
)
摘要:
基于廖原县近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分析发现,在农村教育上移趋势的形成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以教育改革带动城区经济繁荣”的政府发展逻辑主导下,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巨大的格局形成,农村学生享受在地化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被动进城求学。2012年后,农村家长的教育需求逐渐发生转变,其“上好学”的教育期待以及诸多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行为,在客观上与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目标达成一致,共同推动着当前阶段的农村教育持续上移。要突破这种结构惯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农村教育的发展重点从“促公平”转到“提质量”,推动实现质量维度上的城乡教育均衡。
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的门限效应及区域差异
刘建江,张瑞梅,李诗
2020(2):57-64
, DOI:
[摘要]
(
363
)
[HTML]
(
0
)
[PDF 294.48 K]
(
1955
)
摘要:
房地产业和工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房价持续上涨对工业产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推高用工成本、挤占资金、引发投机等三个方面,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存在门限效应和区域差异。基于2003—2017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已由前期的拉动作用为主转化为抑制作用为主;分区域看,中部地区受自身工业发展水平及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较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因房价较低影响不显著;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存在门限值。
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2009—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
黄生权,唐小敏
2020(2):65-72
, DOI:
[摘要]
(
437
)
[HTML]
(
0
)
[PDF 256.88 K]
(
1923
)
摘要:
基于2009—2018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分析了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同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强化股权激励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另外,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与融资约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中国豆粕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及动态演变——基于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的经验分析
戴鹏
,
汤晓怡
,
曾文娟
2019(4):10-16
, DOI:
[摘要]
(
490
)
[HTML]
(
0
)
[PDF 442.03 K]
(
1899
)
摘要:
利用2009年8月—2017年5月的豆粕期现货市场价格数据,以Toda 和Yamamoto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为基础,结合滚动窗口回归法对豆粕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豆粕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保持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的同时,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显著的单向价格发现功能,且随时间推移,价格发现功能在不断增强,是现货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不随滞后期以及样本选择而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水稻生产效益盈亏平衡分析与农户期望——基于湖南省210家农户的调查数据
蒋元
2012(1):20-26
, DOI:
[摘要]
(
827
)
[HTML]
(
0
)
[PDF 296.89 K]
(
1874
)
摘要:
基于2008―2010年湖南洞庭湖区、洞庭湖边沿地区、丘陵区和山区10个样点县(市、区)200个典型农户(散户)和10个种植大户的水稻生产调查数据,分析了散户和专业大户水稻生产成本构成和产量产值效益、水稻生产效益的盈亏平衡点。结果表明,散户每季平均单产为6 951.3 kg/hm2;产值为12 863.78元/hm2;成本为10 249.6元/hm2;盈利为2 613.15元/hm2,享受种田补贴后,盈利水平提高;户平种植水稻收益为2 266.00元,山区最低,平原区最高。专业户每季平均单产为7 169.3 kg/hm2;产值为14 202.99元/hm2;成本为12 429.8元/hm2;盈利为1 773.24元/hm2。这说明湖南水稻生产成本高、盈利水平低、内在风险大。农户最低期望盈利年平2.0~2.8万元/户,需要耕地规模3.4~5.3 hm2,需要实行土地流转才可实现。种植大户最低期望盈利3 000元/hm2,实现这一目标需提高单产623.5 kg/hm2,或给予种田补贴1 234.6元/hm2。
财政分权对农业要素流动及其结构变迁的影响——基于199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锦怡,刘纯阳
2020(2):8-19
, DOI:
[摘要]
(
399
)
[HTML]
(
0
)
[PDF 575.53 K]
(
1737
)
摘要:
从制度变迁视角阐述了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农业要素流动及其结构变迁的影响,并利用199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农业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农业资本要素相对丰裕,中、西部农业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相对丰裕,但资本积累正在不断加快。财政分权对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具有深刻的制度影响,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支农支出和工业化推动农业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抑制农业劳动力、土地要素积累,从而驱使农业经济增长路径呈现节约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本深化趋势;随着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推进,上述影响效应不断增强,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强于东部地区。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马巾英
1
,
李明贤
2
2011(3):29-34
, DOI:
[摘要]
(
1947
)
[HTML]
(
0
)
[PDF 296.36 K]
(
1716
)
摘要: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中国45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企业规模、非债务税盾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而成长能力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双向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基于山东省的调查数据
刘昊
,
李强
,
薛兴利
2019(4):49-56
, DOI:
[摘要]
(
398
)
[HTML]
(
0
)
[PDF 189.53 K]
(
1701
)
摘要:
基于山东省891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双向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向与不同方式的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影响。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亲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但子代经济支持会降低老年人自评健康;亲代经济支持、子代情感支持和照料支持能有效遏制其日常活动能力的退化;子代经济支持、亲代照料支持会增加其抑郁程度,但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子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
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路径
王晓飞
2020(1):1-7
, DOI:
[摘要]
(
228
)
[HTML]
(
0
)
[PDF 267.71 K]
(
1698
)
摘要:
以技术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便利条件和农户特征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路径,并以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湖南、黑龙江、吉林三个水稻主产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各因素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特征、感知有用性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社群影响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的感知有用性,也可以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意愿;便利条件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因此,通过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户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心理感知,进而通过感知有用性提高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是行之有效的路径。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殷志扬
2019(4):63-69
, DOI:
[摘要]
(
376
)
[HTML]
(
0
)
[PDF 307.49 K]
(
1615
)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3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14个涉农专业322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务农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务农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务农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务农态度上,学生更关心在农业领域工作对自己以及今后的家庭会有哪些收益和风险,并根据感知到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最终的权衡;主观规范上,学生更多地是参考家人的意见、已经在农业领域就业的学长的意见以及和自己比较熟悉的专业教师的建议;感知行为控制上,影响最大的是对务农后的生活预期、在校期间积累的农业实践经验以及获得较高收入所需要积累的时间。
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基于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龙子泉
,
张媛媛
,
周玉琴
,
范如国
2019(4):1-9
, DOI:
[摘要]
(
358
)
[HTML]
(
0
)
[PDF 240.58 K]
(
1588
)
摘要:
基于湖北省379份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从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两个维度选取12个观测指标,并以交易费用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以及交易费用是影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越彻底,网络、规范、信任等社会资本越高,设施管护效果越好;产权改革及社会资本还可以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效果。以农户用水需求及工程盈利能力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用水需求高的农户,随着社会资本的提高,设施管护效果要显著好于用水需求低的群体;相较于低盈利能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高盈利能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效果受产权改革的影响更大。
信息公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聘
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持续攀升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栏征稿启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 首批省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我刊2019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关于我校社科学报封二、封三开展人文社科教学科研宣传的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入选2019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Q2区中国社科期刊
我校社科版学报再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荣获“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刊文荣获 “湖南省首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下载专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稿件范本
微信公众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