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土壤肥料学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
    蔡力峰
    2009(6):1-2.
    [摘要](871) [HTML](0) [PDF 245.62 K](551)
    摘要:
    土壤肥料研究工作在农业和农业科技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土壤肥料学会的历史责任是:牢记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扎根大地,服务“三农”;紧扣发展中心,为建设现代农业、市场农业提供科技支撑;自觉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两型社会献计出力。
    2  供销合作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
    原小能 朱微
    2009(6):3-9.
    [摘要](961) [HTML](0) [PDF 474.95 K](1037)
    摘要:
    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实施了政策惠农、科技支农、龙头企业带动、能人治村等,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一些潜在的问题正日益显现出来。大量的实践表明,要系统地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必须寻找一个具有公益性、盈利性、系统性和根植农村性等特征的载体,而供销合作社作为长期为农服务的组织,具有充当新农村建设组织载体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而需要更好地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五大服务体系,提高组织效能。
    3  深化两岸农业合作必须建立健全十大机制
    郑清贤
    2009(6):10-16.
    [摘要](929) [HTML](0) [PDF 429.95 K](662)
    摘要: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更趋活跃且呈日益深入状态,但潜伏的不利因素将逐渐浮出水面。为了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的持续深入,有必要从机制层面采取措施,包括: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全面合作机制;注重“三效”统一,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科技与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构建两岸农业合作投融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建立台资农业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育机制,消除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机制,消除两岸农业保护壁垒;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机制,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建立两岸农业合作风险防范机制,规避农业生产风险;建立台商投资权益法律保障机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4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占金刚
    2009(6):17-21.
    [摘要](1055) [HTML](0) [PDF 303.88 K](907)
    摘要:
    自2004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以来,已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但是在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补贴规模比较小、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在提高农民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完善农业立法,形成粮食补贴的长效机制;突出粮食主产区的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粮食补贴体系,增强补贴的综合作用等方面不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5  城市居民对生鲜农产品购买地点选择的实证研究
    周发明 杨亦民 杨婧
    2009(6):22-29.
    [摘要](987) [HTML](0) [PDF 477.93 K](739)
    摘要:
    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购买频率、角色等消费者个体特征和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价格、新鲜程度、品种的多少、深加工程度、购物环境、营业时间以及距离购物地点的远近等行为因素都可能影响城市居民对生鲜农产品购买地点的选择,以长沙市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在消费者购买蔬菜、水果和鱼肉禽三类生鲜农产品时选择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倾向性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6  中国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SWOT分析
    洪艳 洪彬
    2009(6):30-36.
    [摘要](1196) [HTML](0) [PDF 475.31 K](929)
    摘要:
    在对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综述的基础上,参照SWOT态势分析法对中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战略分析,并结合TOWS矩阵的战略制定方法,提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应实施构架和延伸产业链的专业化战略,龙头企业示范的标准化战略,环境友好的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战略,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农业信息化战略。
    7  海外捐赠及其对广州城乡经济的效用
    陈世柏
    2009(6):37-42.
    [摘要](899) [HTML](0) [PDF 357.52 K](56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海外乡亲积极地捐款捐物,支持广州侨乡的工农业生产。捐赠历经起步、发展、高潮、持续和衰落五个阶段,呈现出区域的集中化、方式的多样化、受赠主体的集体化等特征。海外乡亲的捐赠,大大提高了广州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改变了侨乡工农业落后的面貌,改善了侨乡经济结构,促进了侨乡农业商品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为广州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8  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及其效益评估
    刘旦 陈赢
    2009(6):43-46.
    [摘要](1194) [HTML](0) [PDF 401.48 K](664)
    摘要:
    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有利于解决宅基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从农户的角度探讨了江西都昌县宅基地置换工程的成本—收益问题。目前该县宅基地置换方式以农户择地新建为主,而不是大部分安置至中心村或城镇。其原因在于:未统一建设中心村,公共设施配套滞后;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户对宅基地置换后的家庭生活状况不满;农民“以地为生”的观念根深蒂固。据此提出了促进宅基地置换的建议:建立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有效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9  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及其影响因素
    万江红 高冬梅
    2009(6):47-52.
    [摘要](867) [HTML](0) [PDF 490.65 K](947)
    摘要:
    基于实地调查,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以及闲暇心态等方面考察了广西省博白县客家地区农村女性的闲暇生活状况,其闲暇生活总体特征表现为:闲暇时间小幅度增加、闲暇活动内容单调、闲暇空间“地缘性”强、闲暇意识表现为“生产第一、闲暇第二”。从自然、个人、家庭、文化、社区等五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农村客家女性闲暇生活的建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程新友 王芳
    2009(6):53-58.
    [摘要](1269) [HTML](0) [PDF 432.95 K](554)
    摘要:
    以湖南武冈—— 一个劳务输出重地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深度访谈,揭示农民工返乡后在农村的生存状况:文化生活极为单调;或闲置在家,感觉“真无聊”、“郁闷”、“失落”,或认为“危机是暂时的”,“赶上了好时候”,积极另谋出路。提出了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吸纳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强化就业服务,拓宽农民工就业门路;营造宽松环境,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转变城市管理思路,变农民工返乡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的对策建议。
    11  农村家庭小学阶段教育投资的个案分析
    李俊义 杨阳
    2009(6):59-63.
    [摘要](819) [HTML](0) [PDF 412.63 K](519)
    摘要:
    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农村M生家庭教育投资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小学阶段教育投资总额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给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这一状况是由经济、制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要保证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平等,就必须切实减轻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村家庭有选择地进行教育投资;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的基础地位,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12  农业院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制缺陷与改进
    张立 龙梦晴 肖志勇 肖潇
    2009(6):64-66.
    [摘要](845) [HTML](0) [PDF 356.68 K](482)
    摘要: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成为目前高校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农业院校具有行业苦、待遇低、投入少、地域偏等特点的实际出发,提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农业院校引才引智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农业院校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使用管理的若干问题,并对以这种方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1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原则的“人文主义”解读
    陈丽 龚维国
    2009(6):67-70.
    [摘要](857) [HTML](0) [PDF 355.12 K](600)
    摘要: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马斯洛在分析了人的需要层次的基础上也提出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学派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学。两者从哲学高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从人文主义精神视角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多种原则,认为其中的分层次、个性化、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和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等原则实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4  词块使用水平与英语写作成绩相关性研究
    谢爱红
    2009(6):71-74.
    [摘要](862) [HTML](0) [PDF 336.82 K](563)
    摘要:
    依据Lewis的词块分类理论,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两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块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究学生在词块使用上的差异及其与写作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两组在词块使用数量、重复率及词块使用错误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高分组的词块运用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2)四类词块的使用数量与写作成绩均呈正相关,相关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搭配、半固定表达、聚合词及固定表达。
    15  从权力话语理论谈胡适的翻译观
    于洁 李红绿
    2009(6):75-77.
    [摘要](948) [HTML](0) [PDF 342.23 K](608)
    摘要: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胡适的翻译观。胡适在翻译选本上提倡翻译西洋名著,在翻译用语上主张使用白话,在翻译方法上强调采用直译。指出胡适的这些翻译观点是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结果,既受到当时国内文学革命、西方强势文化等权力话语的支配,也与他本人的诗学追求紧密相关。
    16  生成语法中提升与控制动词研究
    南潮
    2009(6):78-80.
    [摘要](1011) [HTML](0) [PDF 269.38 K](936)
    摘要:
    从简约论和最简方案两个角度分析了提升与控制动词的区别。语义上,提升主语与提升动词无论旨关系,控制语则为控制动词的题元,与受控语PRO同标;句法上,管约论不能合理解释提升there的副主语的授格,控制动词对补语的选择问题。最简方案运用配伍解释副主语格核查问题,认为受子语类化特征和界面条件限制,动词在句子层面会有不同表现,证明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上述两个问题。
    17  揭示国民性美丑的镜子
    刘玉芳 历彦军
    2009(6):81-85.
    [摘要](950) [HTML](0) [PDF 453.33 K](2478)
    摘要:
    作为20世纪20、30年代的文学巨擎,鲁迅、沈从文创作关注的落脚点是不同侧面国民性的解剖和“重造民族经典”的殊途同归的理想。从各自的代表作《阿Q正传》、《边城》中所展示的人性丑与美、丑的群舞图与自然和谐之美、民风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比较:鲁迅重在“揭丑”,将启蒙主义的核心命题“国民性批判”推到极致,塑造了阿Q这个以精神胜利和奴隶意识为标志的经典形象;而沈从文着意对生命神性的颂唱,重在“显美”,注重发掘、凸现边域山民的传统美德和自然人性,爱与美是其颂扬的永恒的生命主题。
    18  毛泽东的区域经济思想
    李群荣 朱梅
    2009(6):86-90.
    [摘要](1206) [HTML](0) [PDF 318.36 K](603)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视角,概括了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阐述了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评议了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在建国初期从旧中国极不平衡的区域经济结构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优先发展内地、平衡生产力布局的同时,重视落后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思想。但由于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过于强调社会公平和对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错误估计,导致了经济的低增长和低效率,资源利用率低,甚至自然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19  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廖卉 鲁振刚
    2009(6):91-95.
    [摘要](2015) [HTML](0) [PDF 305.71 K](1534)
    摘要: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工作倦怠的概念及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发展较为成熟的三因素结构模型、倦怠与抑郁、压力的区分效度、不同版本和应用的MBI测量工具、倦怠产生的后果,以及影响倦怠产生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个体-环境因素的交互影。
    20  刑事诉讼“幽灵抗辩”对策研究
    戴承欢 伍中文 蔡永彤
    2009(6):96-100.
    [摘要](960) [HTML](0) [PDF 404.44 K](495)
    摘要: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一般由控诉方承担,而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这符合无罪推定以及保护被告人权利的证据规则。然而,这一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给控诉方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幽灵抗辩的出现使得这种证明责任成为控诉方不能承受之重,证明责任分配的公平游戏规则此时已经变得不再公平。刑事证明规则应当借鉴英美证据法上出现的“积极抗辩”理论,修正原先过于僵化的证明责任规则,并最终解决这个困境。
    21  中国建立行政判例法制度的价值分析
    许清清
    2009(6):101-104.
    [摘要](861) [HTML](0) [PDF 310.70 K](440)
    摘要: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日趋融合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趋势。中国作为制定法国家,目前在行政法上存在概念难以界定、法律规定不明确,公民的行政法制观念不强,行政权与司法权失衡等问题。行政判例制度的引入对于加强中国公民法制观念,弥补成文法及其司法解释的不足,纠正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失衡以及适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