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笔谈
    官春云 湖南农大科技督导团 董成森
    2010(4):1-9.
    [摘要](1035) [HTML](0) [PDF 222.50 K](764)
    摘要: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刊延请中国工程院官春云院士就如何依托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加快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湖南农大科技督导团专家就转基因农作物研发,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董成森先生就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展开笔谈。官春云院士在分析我国油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要通过选育和推广油菜新品种,大力推行标准化栽培,狠抓油菜产品的精深加工,以促进油菜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湖南农大科技督导团基于国内外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的发展态势和对湖南农大的考察,认为湖南乃至全国在主要农艺性状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分子设计育种理论研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研究等方面存在不足,要抓住“十二五”关键时期,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规划和战略重点,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和经费投入力度,加快植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以尽可能抢占转基因技术研究制高点,同时高度重视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问题。董成森先生以湖南为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树立新的农业科技观,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精英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出了相关对策。
    2  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基于城乡统筹视角并以湖南省为例
    范东君
    2010(4):10-14.
    [摘要](1579) [HTML](0) [PDF 149.32 K](746)
    摘要: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发展阶段,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期,包括湖南省在内的许多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如粮食安全责任与地方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集约化的矛盾,农业资金严重短缺与农村资金不断流入城市的矛盾,农业优质人力资源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纳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体系中来统筹谋划,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下,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3  农村富裕程度对生活用能足迹的影响分析
    杨振 张慧娟
    2010(4):15-19.
    [摘要](1193) [HTML](0) [PDF 193.31 K](588)
    摘要:
    能源消费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为CO2、CH4或N2O等,通过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中国1990—2008年农村生活用能足迹显示:近20年来中国农村生活用能总足迹增长趋势明显,年均增长7.32%;薪柴、秸秆和煤炭足迹比重持续降低,沼气和电力足迹比重显著上升。利用恩格尔系数作为中国农村富裕程度的衡量指标,考察农村富裕程度对各类生活用能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恩格尔系数对薪柴、秸秆足迹的影响作用不甚明显,与煤炭足迹同向变动,与沼气、电力足迹和总足迹反向变动,影响作用显著。
    4  适应性成长模式: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文春晖 周孟亮
    2010(4):20-24.
    [摘要](891) [HTML](0) [PDF 147.06 K](669)
    摘要:
    金融成长模式包涵了金融增长和金融发展概念的双重内涵。在既有的框架下,农村金融产权改革和经营机制的改革仍难以彻底消除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负效应,且并未触及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问题,新的供需矛盾突出。实践表明,单一的外生和内生农村金融成长模式在中国行不通。适应性农村金融成长模式应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方向,其构建策略包括坚持稳定、连续与灵活的渐进式改革;加强制度的开放性、柔韧性与可控性建设;建立适应性成长机制,努力降低组织成本等。
    5  基于Logit模型的农村劳动力分化程度分析——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
    杜建宾 张志强
    2010(4):25-31.
    [摘要](942) [HTML](0) [PDF 293.31 K](576)
    摘要:
    运用山西省忻州市670组农村劳动力的截面数据,考察非农活动参与率与性别、收入、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土地数量的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估计农村劳动力分化不同动因的各自影响程度及其综合作用下的分化程度,然后依据分化程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概率。实证表明:非农收入是农村劳动力选择参与非农活动的最主要动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土地数量对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非常显著。按照分化程度与转移可能性的数量关系,可将农村劳动力划分完全转移、一级潜在转移、二级潜在转移以及农村必需劳动力四个类型,并可模拟得出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概率。
    6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民工子女的抽样调查
    史晓浩 王毅杰
    2010(4):32-37.
    [摘要](1227) [HTML](0) [PDF 235.72 K](555)
    摘要:
    流动儿童孤独感及其受跨文化流动的影响可以通过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进行检定。在社会交往的理论视角下,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可分为交往缺失型孤独和交往缺少型孤独两种类型。基于2086名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性质、老师更换情况、学校更换次数和搬家次数对孤独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同学交往方式对缺失型孤独感的影响极为显著,交往缺少型孤独感的内部分化要大于交往缺失型。流动性对该群体孤独感的影响更多地来自宏观社会结构的改变。儿童个体运用积极的社会交往策略,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避免孤独感的产生。
    7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探析——基于豫东农村的调查
    孙慧明
    2010(4):38-44.
    [摘要](1202) [HTML](0) [PDF 166.89 K](723)
    摘要: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由“核心化”向“空心化”的转变,留守老人问题日益严峻。基于豫东农村调查得知,留守老人面临经济来源拮据、健康状况不良、心理孤独寂寞、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新农村建设。为此,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扩大“新农合”范围,加强农村医疗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成立各类留守老人团体或协会,转变养老观念,加强农村养老院建设与管理,满足留守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8  中国农民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基于云南、河南的调查
    班永飞 李辉
    2010(4):45-50.
    [摘要](1144) [HTML](0) [PDF 208.56 K](699)
    摘要:
    以云南、河南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考察了农民生活质量及其地区差异与民族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农民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区、民族间差异明显,云南高于河南;少数民族高于汉族;云南省贫困民族地区生活质量最高;河南非贫困地区高于贫困地区。
    9  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框架分析
    罗友花
    2010(4):51-57.
    [摘要](1051) [HTML](0) [PDF 210.31 K](720)
    摘要:
    基于产业集群组织资源——集群企业国际化动力——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分析框架,综合产业集群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国际化理论以及企业成长理论,阐述了产业集群组织的劳动分工资源、产业环境资源、集群企业网络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动态能力提升的作用。作为集群企业国际化动力来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与动态能力,主要从量的维度影响集群企业成长资源,从形的维度影响其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嵌入,从质的维度作用其国际化市场知识的积累,最终影响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
    10  热钱流入中国动因的实证分析
    蒋颂华
    2010(4):58-64.
    [摘要](839) [HTML](0) [PDF 248.15 K](487)
    摘要:
    热钱在历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成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在中国深入改革开放的制度环境下,热钱在中国的流动日增,为深入分析其动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热钱流入动因的假设,并使用ARMA模型,针对流入中国的热钱在套利、套汇、套价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表明,套利和套汇是导致中国热钱流入规模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来自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套价因素影响并不显著。为此,提出应从疏导资本流入流出渠道、改善资本管制、改革外汇管理体系和监督预警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对热钱的监管。
    11  独立建制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构建
    冯铁蕾
    2010(4):65-68.
    [摘要](741) [HTML](0) [PDF 102.15 K](493)
    摘要:
    在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诸多因素中,“依附性管理”体制是症结所在。要实效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体制改革上入手,取消依附性建制,构建“独立建制”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包括垂直化行政管理、专业化业务管理、职业化师资管理,使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足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动态作出实态性与适态性的机制反应。
    12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调查与分析——以湖南某高校为例
    肖潇
    2010(4):69-73.
    [摘要](729) [HTML](0) [PDF 158.68 K](479)
    摘要:
    为了解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社区的有效途径,有针对性地对湖南省某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但对学生社区如何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却感到迷茫,对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不明确,硬件环境也有待改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的功能。
    13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周先进 张颖颖
    2010(4):74-78.
    [摘要](1119) [HTML](0) [PDF 153.12 K](594)
    摘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由思想认识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各高校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对心理健康教育加以重视。不论从学科结构、教育层次上,还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契合的可行性。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存在的不足,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地位和作用,通过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这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4  “吴满有方向”的富农举措及当代启示
    程先英
    2010(4):79-83.
    [摘要](932) [HTML](0) [PDF 153.12 K](458)
    摘要:
    “吴满有方向”是学习吴满有运动中的口号和目标,即经济上是要努力成为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成为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吴满有方向”不仅是一场农业领域的学习劳模运动,更多的是从政治、社会文化视角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探索。边区党和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劳动效能、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村“冒尖户”、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等体现“吴满有方向”的富农举措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对当前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致富也具有借鉴作用。
    15  中西科学发展的分野及其文化解读
    耿淑玲 伍成泉
    2010(4):84-88.
    [摘要](897) [HTML](0) [PDF 183.76 K](554)
    摘要: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重智”与“重德”、对自然的“惊诧”与“利用厚生”、“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的对立,造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技术、实践的实用科学与源自古希腊理性精神的西方理性科学的明确分野。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加剧,在西学东渐中,科学的这种分界被逐渐打破。
    16  王跃文官场小说中的官员话语书写
    郑国友
    2010(4):89-93.
    [摘要](827) [HTML](0) [PDF 137.97 K](998)
    摘要: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建构了一个属于官场的独特的话语系统,对官员话语进行了传神的书写。其官场小说中的官员话语呈现言不及意、官话连篇,言少意多、回味悠长,言意分离、暗藏机锋,话语欺骗四种形态。王跃文的官场小说逼近了官场真实状态,创造了官场小说新的人文深度,开启了官场小说的新境界。
    17  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肖周燕 苏杨
    2010(4):94-98.
    [摘要](885) [HTML](0) [PDF 139.27 K](478)
    摘要:
    目前,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导向性冲突问题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协调二者的不兼容性。通过对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现有协调机制的分析,发现政策协调机制的选择关键在于考察基本国策涉及内容是否形成了普遍的社会共识。当基本国策涉及内容形成社会共识,与其他政策发生导向性冲突时,可将基本国策作为前置限制性条件,建立国策上位的协调机制更合理可行。反之,调整基本国策,采用“水涨船高”型协调方式,基本国策在新形势下应与时俱进。
    18  对精神障碍者采取强制措施的理论基础
    孟永恒
    2010(4):99-104.
    [摘要](1033) [HTML](0) [PDF 224.54 K](497)
    摘要:
    西方对精神障碍者采取强制措施的理论基础,传统上有国父权说、警察权说。至近现代,出现社会控制说、防卫社会说和社会福利说等。理论和制度的先进性、合理性不是抽象的,它取决于一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而不是所谓的“世界大趋势”或者“多数国家的做法”,理论基础的采用标准也是如此。从历史研究和比较视角分析,社会控制说较为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19  英、德对形式瑕疵合同效力之救济比较
    孙朝霞
    2010(4):105-108.
    [摘要](988) [HTML](0) [PDF 136.25 K](722)
    摘要:
    选取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的典型国家:德国和英国,比较其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救济在法定形式上存在瑕疵的合同效力。德国的效力设计是在一个原则性的强制性条款之下,在实务中充分运用履行治愈规则和诚信原则进行个案的公平性校正。英美法则很宽松,法官往往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部分履行和禁反言原则进行衡量和判决。通过对比提出,德国模式较为适合我国的实际。因此,中国立法中应当重新构建履行治愈原则,司法中应谨慎运用诚实信用原则。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