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非自愿移民的社会资本补偿——以丹江口库区移民为例
    唐勇智
    2011(1):1-9.
    [摘要](840) [HTML](0) [PDF 418.00 K](474)
    摘要:
    根据对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和老移民的问卷调查,从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收益两个角度,分析了非自愿移民的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情感资源。结果表明,亲缘和地缘关系仍然是库区农民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工友、同学等关系开始显现出作用;迁移的风险与待迁移民的担忧比较一致;社会资本的各部分损失并非均等发生,但社会资本的重要性不会下降;采用收入倒推法和替代成本法计算移民的社会资本损失,得到户均社会资本年补偿标准在1 888—2 285元之间,补偿年限的上下限分别为20年和12年。
    2  新农村建设中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研究——以武汉市H村家园建设为例
    黄荣华
    2011(1):10-14.
    [摘要](846) [HTML](0) [PDF 283.08 K](540)
    摘要:
    资金投入是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进展和成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武汉市H村的“家园建设”来看,政府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体,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农民支出为辅;公共财政投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农民的资金来源由家庭储蓄和私人借贷组成,其支出以家庭消费为主,二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是由于政府的投资从决策到实施都是“自上而下”、大包大揽,造成农民缺乏积极性,普遍存在一种看客心态。新农村建设若要提高投资效率,迫切需要政府在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上加大农民的参与力度;同时,政府和农民均应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农村“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3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苓玲 李培
    2011(1):15-19.
    [摘要](883) [HTML](0) [PDF 313.04 K](717)
    摘要:
    基于拓展的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运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31个省份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各自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一并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双动力,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却具有乘数效应;不同地区的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4  小规模家庭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
    王佳友 曾福生
    2011(1):20-25.
    [摘要](1495) [HTML](0) [PDF 285.13 K](550)
    摘要: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可持续等方面作用于农业现代化。在小规模家庭经营生产组织形式下,农民缺乏种田积极性、难以与市场有效对接、农民收入缺乏提升空间和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会制约农业现代化;但小规模家庭经营具有较好的效率和兼容性、便于降低生产监督成本、决策所需的信息费用低和存在强大的社会保障力等则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因此,根据中国现有国情,在坚持小规模家庭经营的情况下,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组织形式创新、实施农业补贴和建设生态农业等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性合谋及特点——基于A、B两县政策执行过程的考察
    郑文换
    2011(1):26-32.
    [摘要](841) [HTML](0) [PDF 368.26 K](577)
    摘要:
    基于对中西部两省份两个县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情况的调研,发现无论是基层执行方还是作为政策目标群体的农民,两者均借新农保政策获益,并在最低程度上落实了新农保政策。研究发现新农保政策(制度)结构本身为这一合谋提供了驱动力量,同时,制度性遗产——双方之前形成的互不信任的互动模式最终完成了这一合谋。
    6  税费改革前后村级组织职能的转变——兼论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
    韩国明 钟守松
    2011(1):33-39.
    [摘要](992) [HTML](0) [PDF 266.26 K](651)
    摘要:
    农村税费改革前,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对立和分离的态势。村级组织由政府赋予大量的行政职能和相应的行政权威,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持了行政化的状态。以取消农业税为转折点,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政策指向和目标要求发生了变化,村级组织的职能也由协助政府汲取资源和管制向为农户提供服务转变。但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单向输入性,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平等合作关系并未形成,“强国家—弱农村社会”的格局没有根本变化。
    7  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弱化的表征及原因——基于南通市H镇的考察
    曹春燕
    2011(1):40-44.
    [摘要](900) [HTML](0) [PDF 272.58 K](631)
    摘要: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承担着重要功能。南通市H镇村卫生室功能的实现情况表明,村卫生室在预防、保健、健康检查、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敷衍塞责、流于形式的现象,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呈弱化趋势。
    8  基本农田发展权国家独享:弊端与化解策略
    周四丁
    2011(1):45-51.
    [摘要](1001) [HTML](0) [PDF 307.74 K](608)
    摘要:
    现有的法律制度造成了国家独享基本农田发展权的事实,导致种地农民比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更严重。这不仅会降低种地农民收入,也会危及粮食安全。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政府应赋予并购买基本农田自主经营权,利用土地出让金建立扶农基金,使全体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9  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模式:混成学习
    刘璐 宋振源
    2011(1):52-56.
    [摘要](959) [HTML](0) [PDF 267.91 K](532)
    摘要:
    计算机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普及使运用“混成学习”模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成为可能。相对其他培训模式而言,“混成学习”模式便于对失地农民实施差别化的培训策略,有利于提高固定成本下的培训绩效,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工学矛盾。根据失地农民的群体特点,“混成学习”培训模式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及预期绩效、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选取“混成学习”模式及考核和评价四个部分。推广“混成学习”模式,政府及失地农民自身应高度的重视,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培训体系。
    10  侗族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生态因素及其影响
    范俊芳 熊兴耀 文友华
    2011(1):57-61.
    [摘要](861) [HTML](0) [PDF 304.80 K](638)
    摘要:
    通过对侗族聚落空间形态演变趋势的分析,研究侗族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生态因素及生态影响。研究表明:侗族总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结构的多样性使得民居建筑在数量、形态和功能需求上产生变化;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变化使得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改变,由此导致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而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对民居的生态系统影响则表现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危险和对民居社会生态系统中“款”组织形态这一核心因子的破坏。 二者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11  “转灯”习俗的审美人类学解析——基于高台县罗城乡的考察
    李惠芬
    2011(1):62-66.
    [摘要](932) [HTML](0) [PDF 318.42 K](687)
    摘要:
    审美与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日常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是某种审美和艺术的表达。高台县罗城乡的“转灯”习俗体现了崇拜与禁忌、仪式与狂欢的审美特征;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又承载着汉民族自形成至今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精神。
    12  GTAP模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郭丹丹 陶红军
    2011(1):67-72.
    [摘要](1278) [HTML](0) [PDF 255.88 K](1205)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定量评估模型有两种:一种是事后评估引力模型,另一种是事前模拟评估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后者以美国普渡大学全球贸易分析项目建立的GTAP模型为代表。梳理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中GTAP模型的应用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比较静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整体经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和农业部门的影响,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13  中国传统婚姻礼制渊源考析
    付红梅
    2011(1):73-77.
    [摘要](1037) [HTML](0) [PDF 307.99 K](685)
    摘要:
    从对中国文化遗存、古老亲属制度及传说和古代文献的考证分析来看,中国婚姻形态与礼制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起源于血亲婚配的乱伦禁忌和嫁娶风俗,历经了群婚制、对偶婚制的演变。到了周代,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和“六礼”婚姻便基本形成。“周礼”中有关婚姻制度、伦理和礼仪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婚姻礼制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导向。
    14  相声言语幽默理解的心理机制——基于关联理论的视角
    曾蓉 熊永红
    2011(1):78-82.
    [摘要](975) [HTML](0) [PDF 320.08 K](713)
    摘要:
    关联理论对人类的交际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其关于话语理解的论述同样适用于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语境效果、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等主要概念对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相声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最佳关联性话语,对其的深入理解离不开特定的认知语境和语境效果的层层递进,同时也是一个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转化的过程。
    15  外国文学翻译体例的时代演变——基于《瓦尔登湖》不同译本的比较
    吴巳英 李靖
    2011(1):83-87.
    [摘要](864) [HTML](0) [PDF 344.45 K](655)
    摘要:
    对比了《瓦尔登湖》的三个代表性译本:1982年的徐迟译本、1996年的许崇信译本与2006年的戴欢译本。徐译尽量忠实于源语和源文化,力图保证目标读者能理解新鲜的异域事物和概念;戴译通过精短的前言、大肆改动后的目录以及段落结构,使译作浅显易懂;许崇信对译本体例的调整则介于前两者之间。总体而言,三篇译文编排体例的前后各异,折射出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策略上的异化减弱、归化增强的悄然变化。
    16  两则英语新闻的倾向性分析——基于功能语篇的视角
    肖晶
    2011(1):88-92.
    [摘要](962) [HTML](0) [PDF 252.25 K](557)
    摘要:
    在功能语篇的视角下,以英国《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对“日本释放中国船长”的新闻报道为例,通过概念功能及人际功能的分析,揭示了两种媒体通过物质过程的筛选、词汇的选择以及筛选和加工相关信息等潜在的意识形态取向左右人们的心理,混淆视听,对当时的社会舆论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影响。
    17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广告双关语嵌合模式解读——以三则烟草广告为例
    朱乐红 曹晶
    2011(1):93-96.
    [摘要](885) [HTML](0) [PDF 223.75 K](589)
    摘要:
    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各种语法结构、语义运用及语用现象。它认为意义的建构是四个心理空间相互映射、相互连接与整合的结果。基于概念整合心理空间理论,以中华牌香烟等三则广告为例,解读了熟语双关、谐音双关、品牌双关以及语义双关几种广告双关语及其嵌合模式。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