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
    殷志扬 程培堽 王艳 袁小慧
    2012(3):1-7.
    [摘要](1270) [HTML](0) [PDF 292.84 K](975)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农户对土地流转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选取14个题项,构建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理论模型。以江苏省苏州、南通和盐城3个市15个自然村30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作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态度的形成更多的是基于对自己收益情况的判断;农户在进行土地流转决策时,更多地是参考农村土地流转先行者的意见、家人的意见和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的建议;农户对土地政策了解的程度决定其对土地流转这一行为的控制力。
    2  农户水稻规模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江西省3县306户的调查数据
    申云 刘志坚
    2012(3):8-13.
    [摘要](842) [HTML](0) [PDF 116.72 K](607)
    摘要:
    基于江西省都昌县、铅山县、新干县306个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 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选择土地转入实施规模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水稻种植年数、农地流转经验、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人数、有无农技员指导等因素对农户选择规模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农户文化程度、是否科技示范户、农地流转租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无机械设备或牛等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投入产出比等因素对农户规模种植的决策行为影响较显著。
    3  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
    王克喜 毛圆圆 谭幸
    2012(3):14-21.
    [摘要](908) [HTML](0) [PDF 147.48 K](619)
    摘要:
    借鉴逐步分析判别法和相应的农业产业化评价体系,选用1995—2009的有关数据,对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产业化自从1987年提出后,1999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1999年至今一直处于成长阶段。而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选用全国30个省(市、区)1999—2009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0.285 2、0.280 3、0.008 5,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4  基于新鲜半径的中小超市农产品联合采购论
    古唯卫 徐邓耀
    2012(3):22-26.
    [摘要](813) [HTML](0) [PDF 175.40 K](567)
    摘要:
    长期以来,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区处于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状态,大型超市率先利用“农超对接”采购模式提高了经营利润,而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超市由于规模小和资金不足,多通过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导致其质量和价格上难以同大型超市竞争。而根据联合采购理论,引入新鲜半径的概念,并与廖什市场区位论相结合分析发现:只要中小超市联合采购满足一定的成立条件,在适当的生鲜农产品运作模式及合作范围下,中小超市也可采用联合采购模式来实现农超对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灵活度和竞争力。
    5  农村留守老人幸福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湖南攸县179名农村留守老人的问卷调查
    赵佳荣 谢燕兵
    2012(3):27-32.
    [摘要](1058) [HTML](0) [PDF 187.08 K](701)
    摘要:
    增进农村留守老人幸福已成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湖南179名农村留守老人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可支配收入对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指数的正向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身体健康因素的正向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子女与留守老人电话联系时间的正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劳动天数、留守儿童监护数的负面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应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及留守老人文化、生活服务水平,降低留守老人劳动强度;同时促进子女履行赡养和精神慰藉义务。
    6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结构与机制分析
    潘信林 彭丹 朱丽
    2012(3):33-37.
    [摘要](659) [HTML](0) [PDF 98.19 K](595)
    摘要:
    探索和建立与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农村社会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有机衔接、高效运行的动力机制体系,有助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持续、高效地进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由经济动力、政治动力、文化动力、社会动力等各种动力要素所构成,其中经济动力机制是根本,政治动力机制是主导,文化动力机制是支撑,社会动力机制是依托。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就医流向的影响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双重差分估计
    李亚楠 陈在余 马爱霞
    2012(3):38-43.
    [摘要](797) [HTML](0) [PDF 181.49 K](605)
    摘要:
    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2000、2004、2006及2009年共四期的县级面板数据,借鉴双重差分模型,从就医流向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农民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村诊所)就诊的比例,使得农民患者到村诊所就诊的比例增加了10%以上,同时降低了农民患者到县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使其分别减少4%-13%和3%-15%,其中新农合对村诊所、县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趋势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就医流向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的作用。
    8  农民城镇化意愿与响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贵州1796名农民的调研数据
    殷红敏 班永飞
    2012(3):44-48.
    [摘要](859) [HTML](0) [PDF 86.31 K](532)
    摘要:
    基于贵州省1 796名农民城镇化意愿及响应能力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民支持或响应城镇化建设。影响农民城镇化意愿的正向因素主要为子女教育改善、自身发展、交通便利、个人生活质量改观、收入提高。影响农民城镇化意愿的负向因素主要是城市消费水平高,生活成本增加;无力解决住房问题;就业难;治安不好,污染较严重;难以享受基本的保障。此外,性格、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和依赖关系等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城镇化意愿。因此,应通过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其子女教育现状,丰富进城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进城农民心理健康水平等措施,消除农民对城镇化的担忧,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9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缺失及其改进 ——基于江苏乡镇文化站的考察
    张楠
    2012(3):49-52.
    [摘要](848) [HTML](0) [PDF 125.03 K](650)
    摘要:
    基于江苏乡镇文化站的考察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主要缺失在于绩效评估体系建构不完整、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的效率不高。应通过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纳入乡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绩效评估多元化,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建设等措施予以改进。
    10  “牛魂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范式
    金乾伟 杨树喆
    2012(3):53-57.
    [摘要](831) [HTML](0) [PDF 104.66 K](667)
    摘要:
    壮族“牛魂节”是源于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适应“那(稻作)文化”生产方式的集体节日。人牛同甘共苦、人畜一家、兄弟情般的生活实践传承了壮族敬牛的生态文化习俗,不仅有节日时的“野祭”与“堂祭”,“栏祭”与“庙祭”,更有日常生活中常态化的敬牛。建构在生态链深层意义上的智慧、神圣、独特的“牛魂节”创造了民间和谐共处的生态范式,这在当下具有重要的价值。
    11  “竟陵版”《茶经》的善本形态与出版源流
    童正祥 张雅琴
    2012(3):58-63.
    [摘要](857) [HTML](0) [PDF 214.19 K](792)
    摘要:
    “竟陵版”《茶经》是明嘉靖二十一年所刻的最早的《茶经》单行本。对其仅存的北京国图本(柯乔本)、台湾“国图”本、北大本、杏雨书屋本的四种善本形态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其附刻对“竟陵版”《茶经》的出版源流进行了追溯:“柯乔本”为监察御史柯乔授意西塔寺刊刻并由鲁彭、童承叙承揽的官刻本;台湾“国图”本、北大本是续用了“柯乔本”原雕版的私人刻本;杏雨书屋本是“竟陵版”《茶经》的万历续刊本。鉴于“竟陵版”《茶经》的底本为“百川学海”丛书本中所录之《茶经》,将“柯乔本”和“百川本”中的《茶经》正文进行了比较,发现“柯乔本”刊刻同时参照过“百川本”中的“华珵本”和“左圭本”两种版本。“竟陵版”《茶经》是历代《茶经》刊行的祖本,在《茶经》流变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2  “和谐”:茶文化的核心思想
    朱海燕 王秀萍 李伟 刘仲华
    2012(3):64-68.
    [摘要](1105) [HTML](0) [PDF 110.98 K](746)
    摘要:
    结合历代茶人在茶审美中的诗词书画,从“生态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论述了“和谐”是茶文化的核心思想。茶出自山川,长于山野,天然自成,聚山川之灵秀,日月之精华,“阴阳交和孕嘉木”,体现了其“自然的和谐”之美。“寄情美景与佳茗”,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品茗,意入心,心悟道,与自然相融,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通过敬茶、献茶、赠茶、赐茶等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清茶一盏乐融融”,“人与人的和谐”得以构建。茶和谐身心,怡情悦意,释矜平燥,“独品得神”尤显高雅,能达致“空灵虚静物我忘”的境界,实现“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
    13  《中国茶产业发展新论》评析
    张耀武
    2012(3):69-72.
    [摘要](870) [HTML](0) [PDF 78.21 K](1202)
    摘要:
    龚永新教授长期致力于茶文化产业理论的体系构建与思想阐发,指导三峡区域茶叶企业的发展。其新著《中国茶产业发展新论》一书,从茶文化角度审视茶产业,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诠释,建立起以茶文化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析体系,填补了目前文化大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产业理论专著的空白,具有引领茶文化产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价值。
    14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价值相关性比较 ——基于上海B股市场48家公司的数据
    陈果
    2012(3):73-77.
    [摘要](1073) [HTML](0) [PDF 204.12 K](482)
    摘要:
    运用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基于上海B股市场48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会计信息数据,比较依据中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披露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异。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较《国际会计准则》保守稳健。根据模型检测结果中方程的确定性系数,由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得出依据《国际会计准则》比依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披露会计信息方程的确定性系数R2分别高出1.8和0.9个百分点。这说明在上海B股市场上,依据《国际会计准则》比依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披露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结论支持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15  《告乡里文》:传统农学知识建构与传播的样本 ——兼与《劝农文》比较
    曾雄生
    2012(3):78-86.
    [摘要](786) [HTML](0) [PDF 331.87 K](635)
    摘要:
    徐光启的《告乡里文》是重农劝农政治文化的产物,体现了科学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多元交汇。《告乡里文》采用了《劝农文》的形式却赋予了《劝农文》新的内容,提出了应对水灾、恢复生产方面的具体技术措施,受到农民的欢迎。他与读者的关系是乡亲关系,这种关系较之于《劝农文》所体现的官民关系,更能为农民所接受。《告乡里文》中既有徐光启原籍和外地通行的“寻种下秧”,也有外地传入的“买苗补种”,体现了官府提倡和民间参与下的农学知识和技术的地域交流。《告乡里文》中由徐光启创造出的“车水保苗”技术是在旧有知识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延至《农政全书》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徐光启作为农学知识生产与传播者的继承与创新。
    16  钱基博《国学必读》的编选思想及主要特色
    傅宏星
    2012(3):87-91.
    [摘要](737) [HTML](0) [PDF 98.96 K](652)
    摘要:
    钱基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他在1924年为中学生编选的《国学必读》一书,纲举目张,选文精审,在考虑到当时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要的同时,也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成为当时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国学普及读物之一。钱基博特别强调文学可以“通国学之邮”,故单独拈出《文学通论》作为上册。下册《国故概论》分别按通论、经学、小学、史学、子学来进行辑录,体现了钱基博的“国学分类”思想。《国学必读》对今日之“国学热”或不失为一种反思和参照。
    17  1949-1966年中国茶叶贸易制度及其效应 ——以安徽省为例
    蒋文倩 丁以寿
    2012(3):92-96.
    [摘要](769) [HTML](0) [PDF 84.29 K](748)
    摘要:
    1949—1966年中国茶叶贸易经历了平稳发展、超常规高速发展、严重衰退和恢复等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与茶叶贸易相关体制和机制的演进不无关系。以安徽省为例阐述了茶叶贸易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发展、茶叶贸易“内销服从外销”及相关鼓励政策的演进、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制度效应。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