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生态文明建设”笔谈
    栾亚丽、黄正泉、李红琼
    2012(5):1-15.
    [摘要](970) [HTML](0) [PDF 178.53 K](721)
    摘要:
    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基于此,本刊特邀李道亮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笔谈。李道亮认为,中国农村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农民受益为中心,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等原则,重点抓好多维度的组织管理体系、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通道、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和重大专项及示范工程建设等六大任务。廖桂平针对中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存在的城乡“数字鸿沟”、资源缺乏整合、优质信息匮乏,信息服务滞后,提出要全局联动,整合资源,建立“两端两网”服务模式;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建设体制;需求为本,供需对接,深化三农信息和培训服务内涵;统筹规划,“三位一体”,健全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朱方长认为农村信息化已使农业科技服务在组织结构、参与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虽然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长效机制、专家团队、网络发展、共建共享、农户能力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的约束。因此,未来农业科技服务的信息化应注重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壮大服务队伍,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注重综合性与专业性服务融合。贺和初在分析湖南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优势基础上认为,湖南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战略重点应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体两翼”的服务格局;建设好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构建扁平化的服务网络体系;通过有线网和无线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好农村信息服务通道。
    2  农民工住房供给约束与政府干预效应比较
    李朝晖 向怡楠
    2012(5):16-21.
    [摘要](1002) [HTML](0) [PDF 111.57 K](568)
    摘要:
    利益博奕劣势与财政支持不足使得公共住房保障短期内难以覆盖农民工,而投资回报率低下又使得符合农民工经济承受能力的商住房供给短缺。基于农民工“商住房”和“城市公共住房”供给约束,分析不同贴补方式的农民工购房保障效应和不同干预方式的农民工住房租赁保障效应,结果表明:“经济适用房”保障覆盖农民工在短期内不具可行性,但这种面向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却对农民工住房有间接贴补效应,对具有一定购房能力的中等收入农民工家庭而言,贴补效果明显;而从准入条件、交通成本、住房模式等方面考虑,兼顾群居可能导致族群异质再生等,农民工租住房保障不宜过多采用“实物配租”形式,“房租补贴”较“房租管制”政策更符合现实国情,贴补额度应取决于农民工租房市场需求。
    3  欠发达地区农户生产行为空间特征的演变——以红安县二程镇为例
    李伯华 窦银娣 刘沛林
    2012(5):22-28.
    [摘要](806) [HTML](0) [PDF 189.60 K](622)
    摘要:
    在对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8个村100家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行为地理学的经验行为方法,分析农户生产行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趋势,发现农户的生产行为空间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正由过密化生产向稀疏化生产转变;二是正由空间扩张向空间收缩转变。深入分析表明,农户生产行为演变主要受制度变迁、区位条件、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二程镇农户生产活动的空间特征来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空间问题已经凸显,新的农村空间秩序正在重构。因势利导,优化农村生产发展空间,努力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全面促进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应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主要战略。
    4  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475家农户的调查数据
    陈思羽 曾福生 刘辉 许慧
    2012(5):29-35.
    [摘要](924) [HTML](0) [PDF 146.12 K](721)
    摘要:
    以粮食主产区湖南长沙县、岳阳县、邵阳县475个农户样本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民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粮食市场价格等角度选取15个变量,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种粮年限、种粮收益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粮食价格、种粮目的、农业技术支持、水利设施完善程度对农民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身体健康水平、劳动力短缺程度、生产资料价格对农民种粮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龄、资金不足程度、粮食补贴占种粮投入比重、卖粮难易程度对农民种粮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5  中国农地融资制度建设构想 ——基于发达国家实践的启示
    刘杨
    2012(5):36-41.
    [摘要](1002) [HTML](0) [PDF 99.83 K](557)
    摘要:
    农地融资制度诞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资金难题,近几年,中国多地出现了多种农地融资模式的探索,如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金融公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并随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展开而迅速推进,但与此相应的制度却并不完善。德国、美国、日本等在农地融资方面已有很成熟的制度,采取的主要方式都是抵押,但在具体做法上又有各自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中国农地融资制度建设应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制度,加强农地及其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登记管理,构建科学的农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规范农地承包经营权融资具体运作方式,建立农地融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农地融资的配套制度等。
    6  鲜活农产品拍卖价格波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交易数据
    秦开大 曾能民
    2012(5):42-46.
    [摘要](955) [HTML](0) [PDF 205.93 K](561)
    摘要:
    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会影响鲜活农产品拍卖市场的运作。基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2010年2月16日至2011年2月12日间所有产品的交易数据,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鲜活农产品拍卖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因素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价格变化会对滞后一期的供货量和成交量产生影响,供货量、成交量的变化影响滞后三期的价格,而价格与流拍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7  武陵山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增效路径
    白晋湘
    2012(5):47-52.
    [摘要](813) [HTML](0) [PDF 251.69 K](701)
    摘要:
    基于农业劳动力、耕地、水资源、化肥四个维度,对武陵山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初步评估和内部地州市对比,发现武陵山区农业资源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地州市内部呈现不均衡,农业资源利用存在劳动力资源外流、土地利用不当、农业经营粗放、资源短缺和严重浪费并存、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破坏和污染等问题。据此,提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耕作方式,构建水资源科学管理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控制化肥施用量等路径,以增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8  基本农田发展权分配制度与保障体系建设简论
    周四丁
    2012(5):53-58.
    [摘要](828) [HTML](0) [PDF 81.13 K](572)
    摘要:
    现行基本农田制度的主要缺陷是发展权制度缺失。这限制了农民务农收入的增长,导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基本农田发展权制度建设既应包括基本农田用途管理制度、基本农田征用制度、土地出让金分配制度建设,也应包括基本农田发展权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建设,如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体系、农业生产发展考核体系、农业发展监督体系等。
    9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与其生存质量关系
    卢永彪 吴文峰
    2012(5):59-62.
    [摘要](854) [HTML](0) [PDF 206.76 K](694)
    摘要: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生存质量量表简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失地农民身份认同问卷,就失地农民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展了397户失地农民家庭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失地农民的生存质量与其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此外,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调节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此,在改善失地农民生存质量的工作中,不仅应关注制度政策等宏观因素,同时也应考虑失地农民个体心理等微观因素,并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工作的成效。
    10  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的二流子改造运动
    李常生
    2012(5):63-65.
    [摘要](738) [HTML](0) [PDF 70.42 K](614)
    摘要:
    抗战爆发后,因受日军残害,晋西北乡村从事迷信、吸毒、赌博、卖淫等活动的二流子人数激增,他们扰乱社会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成为当时一大社会问题。在大生产运动中抗日民主政府着力开展对二流子的改造运动,采取思想教化、生产赞助、变工组合等方法,把一向散漫、怠惰,游离于社会边缘,脱离革命秩序的二流子,整合到社会主流群体中,遏制了不良习俗,为根据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1  关于“竟陵版”《茶经》的几个问题 ——兼与童正祥先生商榷
    陈靖华
    2012(5):66-73.
    [摘要](834) [HTML](0) [PDF 236.76 K](622)
    摘要:
    唐代陆羽所撰《茶经》是中国古代茶文化史上一部里程碑著作。童正祥等所撰《“竟陵版”〈茶经〉的善本形态与出版源流》一文,基于现存几个“竟陵版”《茶经》的部分内容差异和对其序跋的解读,得出“柯乔本”是一官刻本,并与私人刻印本“吴旦本”“属于两拨互不相涉的刊行本”的结论。在考证相关文献史料后,本文认为“竟陵版”《茶经》是明嘉靖二十一年由竟陵地方的部分志同道合者或倡议,或抄录,或校雠,或出资,共襄盛举刊印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民间的同人刻本,并且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版本。
    12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成就与历史地位
    徐学 朱海燕
    2012(5):74-78.
    [摘要](975) [HTML](0) [PDF 106.04 K](1976)
    摘要:
    明清时期茶已从唐宋时期高雅不凡的圣坛上走下,步入实用化和人性化的百姓生活。此间,茶文化内涵和外延皆有长足拓展,并形成了茶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其具体表现在:在饮茶方式上首创瀹饮法,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饮茶主流方式;制茶技术的变革丰富了茶的种类,开创了中国传统茶业发展的新时代;品饮艺术不断精进,中国特色的功夫茶艺、文士茶艺得以完善;茶学著作及茶文艺作品空前繁荣,累积了丰富的茶文化资料;中国茶和茶具成为中西方贸易的重要物资,中国茶文化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孙德谦及其诸子学
    张京华
    2012(5):79-84.
    [摘要](846) [HTML](0) [PDF 116.24 K](951)
    摘要:
    孙德谦为清末民初之际值得特别关注的学者之一。孙氏有见于政体之失,而道体不可以失,故而竭力延展旧学,大治目录之学、实斋之学、诸子之学,成就卓异。其学术根基皆自“笃信章实斋”而发,治学谨于天人之道,前后经历了所谓“谭道广平”时期和“海上三子”时期,赖以开启民国一代之学术。
    14  宋代女性头饰的传情功能
    许静
    2012(5):85-88.
    [摘要](790) [HTML](0) [PDF 117.73 K](762)
    摘要:
    头饰作为女性表达感情的途径在宋代之前已经出现。随着知识文化的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宋代女性头饰的传情功能相较以前更加明显。它可以传递女性自我的情愫;可以传达女性与他人互动的情感;还可以作为对人或对己的情感信物传达美好记忆。
    15  明代回族开发青海农业的方式与效果 ——主要基于河湟地区的考察
    勉卫忠
    2012(5):89-93.
    [摘要](837) [HTML](0) [PDF 134.05 K](738)
    摘要:
    在元代回族先民屯田的基础之上,明代回族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军屯、民屯、商屯与移民垦荒方式参与青海河湟地区的农业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并增加了农产品种类和农业生产的内容。因此,农业经济逐渐成为回族社会经济支柱,为青海回族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16  《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评介
    赵馥洁
    2012(5):94-96.
    [摘要](753) [HTML](0) [PDF 119.29 K](547)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