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笔谈
    张承祥 符少辉 韩明玉
    2013(3):1-6.
    [摘要](746) [HTML](0) [PDF 105.34 K](636)
    摘要:
    为了切实提升高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2012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启动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基于此,本刊特邀张承祥等知名专家就如何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展开笔谈。张承祥通过综合分析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全面提高高校服务“三农”效能的需要以及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顶层设计的规制,认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大学农业推广新模式。符少辉认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方略:以全面提升高校办学效能作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基地建设应服从和服务于区域农村主导产业;信息化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应与省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耦合;以省部联合与校地共建、推广教授(研究员)制度建设作为制度创新的突破口。韩明玉在总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需要从组织、平台、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机制创新;根据区域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在产业核心地带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永久性试验示范站(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发挥试验站、示范基地的培训平台作用,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结合农民的技术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民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管理知识和经营技能的培训,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长效机制。
    2  消费者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支付意愿分析——基于北京市7区县的调查数据
    王志刚 钱成济 周永刚
    2013(3):7-13.
    [摘要](847) [HTML](0) [PDF 105.16 K](699)
    摘要:
    基于北京市7区县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在描述性统计分析消费者的猪肉购买行为和对可追溯体系认知程度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测度了消费者对生鲜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凸显出建立和完善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与群众基础;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总体认知水平比较低;性别、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了解可追溯体系的程度、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敏感程度以及能支付的涨价后随机价格等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可追溯猪肉;通过模型测算,当市场中普通猪肉的价格为20元/公斤时,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平均支付意愿达到24.5元/公斤,比普通猪肉价格溢出22.5%。
    3  观光农业经营成本上升趋势及其影响分析——以北京郊区观光农业为例
    钟真 雷丰善
    2013(3):14-20.
    [摘要](990) [HTML](0) [PDF 361.87 K](715)
    摘要:
    观光农业兼具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双重属性,因而其经营成本包括农业生产成本和旅游服务成本两大方面。以北京市郊区观光农业为例分析其经营成本近年来的上升趋势,结果表明: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是主要因素;采取设施农业方法生产经营会使生产成本受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加明显;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对观光农业旅游服务成本上涨影响相对最大;经营成本仍将在未来一个时期保持刚性上升态势;控制雇工规模、缩减物质与服务费用等应对方式的可持续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经营成本上升在一定阶段内对观光农业的发展将产生某些不利影响,但也会促进观光农业在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适应性转型与升级。
    4  农村金融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1980—2010年数据
    徐冯璐
    2013(3):21-28.
    [摘要](795) [HTML](0) [PDF 151.73 K](955)
    摘要:
    基于1980—2010年浙江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和农村消费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支农规模、效率、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其中金融支农规模与消费支出负相关,金融支农效率和结构与消费支出正相关,而且金融支农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为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农业贷款结构应与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相协调,创新小额农贷产品,深化农信社市场化改革,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形成合力。
    5  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闽东南发达地区与闽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比较
    吴其勉
    2013(3):29-34.
    [摘要](886) [HTML](0) [PDF 226.80 K](803)
    摘要:
    基于福建东南发达地区和西北欠发达地区2000―2012年的数据,选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城镇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三农支出、基础设施投资共5个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1%,闽东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0.24%,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0.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闽东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0.86%,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0.93%;闽东南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对城镇化率、三农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弹性相对较大,而闽西北地区只有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
    6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特征:平均趋势与个体差异
    黎志华 尹霞云 朱翠英
    2013(3):35-39.
    [摘要](961) [HTML](0) [PDF 154.12 K](666)
    摘要:
    基于2 21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特征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平均趋势方面,留守儿童在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各项指标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亲社会行为这一指标上则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生情绪问题显著高于留守男生但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留守男生品行问题显著高于留守女生,且小学三年级阶段在困难指标各个因子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阶段。采用以个体为中心的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明显的分组特征,可以分为不同质的全面困难组、情绪-多动注意不能困难组、同伴交往困难组、多动注意不能障碍组和适应良好组等5类群组,因此,不宜简单地将留守儿童整体归为“问题儿童”群体,而应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有针对性地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7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搜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668份调查问卷
    王国猛 徐诗佳
    2013(3):40-46.
    [摘要](990) [HTML](0) [PDF 180.95 K](595)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668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搜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搜索行为的信念和知觉认同程度与正反向观感影响着其工作搜索行为意向和实际工作搜索行为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搜索态度、主观准则对其工作搜索意向、工作搜索行为有正向影响,但工作搜索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搜索意向在其工作搜索态度、主观准则和工作搜索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8  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态度与抚育行为及其关系——基于武汉市1 105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蔡玲 李春成
    2013(3):47-53.
    [摘要](826) [HTML](0) [PDF 155.01 K](580)
    摘要:
    通过对武汉三镇1105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和对“生育态度”、“抚育行为”2个变量的测量,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生育态度整体健康、积极向上,且其生育态度与其抚养子女的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认真思考生育意义的父母在日后抚育子女时有着较为积极的行为。生育态度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及时间的长短、添加额外营养品的频次以及带孩子进行身体锻炼的频次都有积极的影响。认为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以及喜欢小孩或者希望有亲生孩子的父母在照顾子女上也有较为积极的意愿和行为,并更加注重对子女能力的培养。
    9  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务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基于新疆6市582份调查问卷数据
    张宇青 宋玉兰 林洪杰
    2013(3):54-58.
    [摘要](1160) [HTML](0) [PDF 115.88 K](595)
    摘要:
    基于新疆582份调研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进城务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发现,汉语交流水平、文化程度、自己掏钱培训、社会保障等变量均在5%的概率水平下对满意度有显著贡献作用;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宗教信仰、工资收入水平等变量均在1%概率水平下影响显著;培训经历、就业歧视、工资拖欠、宗教活动和饮食习惯是决定满意度的显著因素。
    10  以色列农业推广体系的特色及其经验借鉴
    李燕凌 张远
    2013(3):59-64.
    [摘要](801) [HTML](0) [PDF 157.25 K](608)
    摘要:
    从建设主体、组织结构、推广方式、保障措施四方面简要梳理了以色列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经验;针对当下中国农业推广体系及其建设存在的职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健全、推广机制不灵活、资金投入严重短缺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借鉴以色列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体系的政策建议:加强农业推广主体建设,打造“一主多元”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农业推广方式,提高农业推广体系服务效能;完善和落实保障政策,确保农业推广体系持续发展。
    11  地方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陈岳堂 刘冰
    2013(3):65-67.
    [摘要](700) [HTML](0) [PDF 83.16 K](641)
    摘要:
    地方高校超常规的发展使得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突出,包括巨额银行贷款引发的债务风险、校办产业及其他投资的潜在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不合理性造成的财务风险等,提出高校财务管理应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运作管理;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增强资金筹措能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以防范财务风险。
    12  民国时期洞庭湖区农村土地押租演进考略
    陈向科
    2013(3):68-71.
    [摘要](741) [HTML](0) [PDF 132.87 K](710)
    摘要:
    民国时期洞庭湖区农村土地押租形式一再变化,种类亦灵活多样,分为常押、轻押重租、重押轻租、加押减租、伴进佃规、庄息、二东君等;押租数量1~4元不等,约相当于一年应纳租谷的数量或价值。押租呈加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村经济的破产。
    13  清代粮食经济研究述评
    周建树
    2013(3):72-77.
    [摘要](829) [HTML](0) [PDF 169.47 K](1204)
    摘要:
    从粮食调控、生产与储运、流通与贸易三个层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清代以及当时的粮食大省湖南的粮食经济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国内外关于清代粮食经济的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且水平较高,但也明显存在三个层面不足: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比较单一;宏观概括性论述的成分居多,微观性的探讨少;缺乏明显的区域互动比较研究。
    14  关于中国传统农业、农民、农村三个论断的辨析
    林亦平 滕秀梅
    2013(3):78-82.
    [摘要](878) [HTML](0) [PDF 109.75 K](621)
    摘要:
    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剖析了“传统农业是低效益的产业、农民是低素质的群体、农村是低效率的区域”的片面性。中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被认为是低效益的,是因为没有认清中国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以及现代农业之间的关系,没有结合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农业有关的所有制进行考察;而对中国传统农民是低素质的认识,源于对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特殊作用的无视;对农村是低效益的评价,源于对城乡之间效率衡量统一指标的照搬,并不完全符合农村的产业特点和其内部经济指标的情况。
    15  明清夏季蔬菜品种及其引进管窥——基于《救荒月令》的史料考察
    李昕升 王思明
    2013(3):83-87.
    [摘要](674) [HTML](0) [PDF 107.49 K](494)
    摘要:
    通过对《救荒月令》的史料考察可知,《救荒月令》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一至七月份种植的夏季蔬菜。中国夏季蔬菜较为缺乏,虽然从西汉就开始引进境外新品种,但明清时期引种才形成规模并呈现较为完善的以茄果瓜豆为主的夏季蔬菜格局。明清夏季蔬菜的引进和品种急剧增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美洲大陆夏季蔬菜品种的大量引进和人们对夏季蔬菜的迫切需求。
    16  明清六部《永州府志》的编纂及文本比较
    汤军
    2013(3):88-93.
    [摘要](862) [HTML](0) [PDF 165.65 K](1558)
    摘要:
    对永州地区现存明清六部《永州府志》的编纂及文本进行了考证和比较,可知其编纂缘由主要为保存文献,其次为资治和述职;其编纂历程多有坎坷,特别是宗志,由宗绩辰独任其事,辛勤补亡,前后历经四任之力方得付梓;其内容和体例承前志之已备,补前志所不足,愈后愈精,愈后愈备。
    17  公法精神及制度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评“公共服务视野下的公法”系列丛书
    李步云
    2013(3):94-96.
    [摘要](536) [HTML](0) [PDF 67.24 K](561)
    摘要:
    李燕凌、贺林波两位学者所撰写的“公共服务视野下的公法”系列丛书,突破了规范主义和功能主义等传统公法理论的限制以及两种公法精神与制度之争,提出了基于公共服务范畴的新公法理论,不失为公法精神及制度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