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信贷排斥、家庭资本与农民创业选择 ——基于安徽省696份农户调查数据
    邓道才 唐凯旋
    2015(1):1-8.
    [摘要](2722) [HTML](0) [PDF 190.93 K](1175)
    摘要:
    基于农村信贷排斥理论和静态职业选择模型,以及安徽省696份农户调查数据,选取信贷排斥、家庭资本两个主变量和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农技培训等特征变量,实证分析了信贷排斥和家庭资本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排斥对农民创业选择的总体影响为负,但存在结构性失衡,其对家庭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民创业者影响大于中低家庭资本水平的农民创业者;家庭资本水平与农民创业选择呈倒U型关系;农民本身的资源异质性同样与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
    2  农村金融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适应性
    张乐 李德慧
    2015(1):9-13.
    [摘要](848) [HTML](0) [PDF 214.88 K](460)
    摘要:
    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6—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金融结构变动、农业经济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变动内生于农业经济结构变动;只有当农村金融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时,农村金融结构变动才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对于目前中国农业经济整体而言,较之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份额的提高更适应于农业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3  欠发达县域政府介入农村金融联结研究 ——基于湖南麻阳县的个案分析
    谌孙武 米运生 曾泽莹
    2015(1):14-20.
    [摘要](854) [HTML](0) [PDF 115.36 K](621)
    摘要:
    基于农村信贷的市场不完全、声誉外部性和交易成本等因素的约束,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联结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介入的公共服务,以减少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充分和促进契约实施。麻阳县的实践表明,依托基层政府构建“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户”金融联结公共服务模式,由县级政府主导制度供给、乡级政府组织协调、村庄权威参与业务代理,对于促进农村金融联结,拓展其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具有明显效果。
    4  中国粮食生产区位差异与产需格局变动分析 ——基于1978—2012年粮食生产的泰尔指数分解
    武舜臣 王静 树成军
    2015(1):21-24.
    [摘要](933) [HTML](0) [PDF 133.53 K](742)
    摘要:
    基于泰尔指数方法,以人口数为权重对粮食生产区位差异变迁导致的产需格局差异变化进行了考量,并分析了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的变动及对总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后差异明显增大;从总差异的组成看,区域间差异在2000年超过区域内差异成为粮食产需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两者贡献率差距呈增大趋势;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粮食生产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差别明显:主产区贡献较高且相对稳定,主销区和平衡区贡献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5  农户采纳台湾农业技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制度及其认知视角的分析
    石洪景
    2015(1):25-30.
    [摘要](745) [HTML](0) [PDF 120.04 K](704)
    摘要:
    基于漳浦县328份调查数据,从农业技术补贴、农业金融支持、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等方面选取14个变量分析了农业技术制度及农户认知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8.6%的农户采用了台湾农业技术;农户对农业技术补贴政策的知晓度普遍不高,农户对自己获取贷款能力的评估显得较为消极,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政府的技术服务以及从亲友邻居处获取的农业技术信息较为信赖;获得过技术补贴、技术采用与技术补贴的关联度、对技术服务的效果感知、存在生产示范基地4个解释变量对农户的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6  农业龙头企业管理者胜任力与其管理绩效的关系
    李龙 刘纯阳
    2015(1):31-35.
    [摘要](906) [HTML](0) [PDF 112.67 K](727)
    摘要:
    根据胜任力相关理论,结合农业龙头企业特征,提出了农业龙头企业管理者胜任力初拟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并基于调研数据探究龙头企业管理者胜任力构成模型,分析龙头企业管理者胜任力对其管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信息控制、外联关系建设、生产系统控制、领导特质展示、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商务策划等六个维度23项指标是农业龙头企业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的较好组成部分;龙头企业管理者的生产系统管理、企业商务策划和行业信息控制三方面胜任力对管理绩效的影响突出。
    7  哭穷:贫困农民自我表达的另类机制 ——基于农村贫困大学生家庭的考察
    孙旭友
    2015(1):36-41.
    [摘要](830) [HTML](0) [PDF 192.81 K](680)
    摘要:
    以农村贫困大学生家庭调查为资料来源,分析了哭穷作为弱势农民的一种另类表达机制的实践运作,展示了弱势农民生活的特殊面向。哭穷场景的行动主体包括哭穷者(行动主体)、倾听者(指向对象)以及协助者(关涉对象);农民家庭的真实生活基础、他者预期性认同、自我资源诉求等因素,是临时场景建构与哭穷行为发生的诱因;学生家长对人情关系的建构、政策赞扬与权威认同等策略运作,是为了达成工具性与情感性的表达意图。
    8  涉农资金项目供给模式及其内卷化治理
    张雪霖
    2015(1):42-48.
    [摘要](798) [HTML](0) [PDF 185.97 K](600)
    摘要:
    财政资金的项目化供给是实行分税制以后上下级政府间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国家涉农资金的项目制供给被认为比一般转移支付有效。实践表明,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供给模式在实践中的绩效与制度设置目标相背离,并呈现出治理内卷化的趋势。其成因在于制度设置上存在去治理化的事本主义逻辑和逐利性的科层体制。在国家财政资金“反哺”农村的后税费时期,以村社为主导的分权普惠模式应是未来国家财政资金转移方式变革的方向。
    9  中国乡村文化的衰变与应对
    韩鹏云
    2015(1):49-54.
    [摘要](828) [HTML](0) [PDF 100.62 K](748)
    摘要:
    在农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乡村文化正逐步衰变,主要表现为乡村公共空间的萎缩与乡村文化“去公共性”、农民价值认知失衡与乡村文化的诸多异变,乡村文化发展及其治理“内卷化”。有效应对乡村文化的衰变,必须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拓展乡村公共空间并提升其文化再生产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为基础,对农民价值认知的失衡进行引导调节;创设文化专项资金并对接到农民文化组织以破解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卷化”。
    10  湖区农户湿地保护与移民建镇意愿的影响因素
    康兰媛 朱红根
    2015(1):55-60.
    [摘要](823) [HTML](0) [PDF 184.11 K](487)
    摘要:
    基于鄱阳湖区1 009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湿地保护背景下农户参与移民建镇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和参加过农技培训的农户,其移民建镇参与意愿越弱;以种植业或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其参与意愿更低,反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低的农户参与意愿更高;农户对湿地功能认知越高、对村干部越信任,其参与可能性越大。农户愿意接受生态补偿的标准越高,其参与意愿越弱;居住于自然保护区的农户,其参与意愿更强;距乡镇较远的农户参与意愿弱。
    11  农民家庭禀赋与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研究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
    邓淑英 田艳芳
    2015(1):61-66.
    [摘要](808) [HTML](0) [PDF 236.11 K](874)
    摘要:
    基于3 953份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资本负向影响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保概率降低13.4个百分点;家庭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保概率提高16.5个百分点;家庭自然资本负向影响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保概率降低9.7个百分点;家庭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
    12  维吾尔族农民外出务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新疆701份问卷调查数据
    李光明 潘明明 张霞
    2015(1):67-71.
    [摘要](802) [HTML](0) [PDF 168.48 K](705)
    摘要:
    基于新疆6个地州7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Ordinal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民族特质和就业能力对维族农民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禀赋条件中的性别与文化程度,民族特质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就业能力中的就业技能、务工收入预期和就业机会识别能力正向影响显著,年龄、外出务工风险态度、宗教活动参加在意程度和务工居住条件在意程度负向影响显著。清真饮食在意程度和务工经验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与改进方向 ——基于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考察
    刘长全 杜旻
    2015(1):72-78.
    [摘要](743) [HTML](0) [PDF 131.52 K](542)
    摘要:
    基于产权内在不稳定性、产权权益边界不清、制度约束与租金内在形成机制不完善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障碍,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区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包括发展土地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定量不定位”管理、建立财政扶持与长久退出补偿机制、突破流转范围与期限的限制、完善承包经营权权能等,获得初步成效。同时,改革试验中也在确权方式和过程、土地合作社作用发挥以及农民认知和参与度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予以改进:将保障农民流转权益置于制度改革创新的核心、积极探索规模流转的市场化机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以防止“非粮化”、“非农化”。
    14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法学阐释
    康京涛
    2015(1):79-84.
    [摘要](1031) [HTML](0) [PDF 108.84 K](680)
    摘要:
    与自然资源产权不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是自然资源资产化后的产权,强调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化,同时也强调资源的生态性。它是依附于自然资源所有权而派生出的自然资源财产权,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经营管理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具体权利的复合财产权利,是一个具有“生态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的庞大的 “权利束”。受单行自然资源的属性差异和现有立法的局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其客体是土地、水、森林、草原等受法律认可的具经济和生态属性的单行自然资源;其主体类型多样,包括国家、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等;其权能体系由自然资源所有权、经济性权利和生态性权利等构成。
    15  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法应用述评
    柏花 李燕凌
    2015(1):85-89.
    [摘要](952) [HTML](0) [PDF 127.62 K](692)
    摘要:
    分别从法学研究引入实证分析的必要性,法学实证研究相关概念与范畴界定,中国部门法中的实证研究、立法及法律实施效果检验实证研究格局及其缺失三个维度对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法应用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法学实证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6  教育回报的城乡差异与收入传递机制
    王文静 刘彤 陈漫雪
    2015(1):90-95.
    [摘要](985) [HTML](0) [PDF 167.64 K](476)
    摘要:
    基于CHIP数据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的研究表明:城市劳动者只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才能显著提高其工资水平,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回报率比城市劳动者要高。此外,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发现,高中教育起到了缩小城市内部低收入阶层与其他阶层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缩小了中等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差距。就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接受初中及以下阶段教育起到了缩小中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大专以上教育对其收入差距产生了“马太效应”。通过分解城乡工资差距发现,改善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城乡居民群体特征差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7  中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分类比较 ——基于31个省(区)市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
    丁静 朱静 陆彦
    2015(1):96-102.
    [摘要](812) [HTML](0) [PDF 140.43 K](1021)
    摘要:
    基于高等教育投入和产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2004—2011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综合评价矩阵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个省(区)市大致可分为高等教育发达、次发达及落后三个层次。高等教育发达省域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3市,次发达省域包括湖北、陕西、辽宁等14个省份,落后省域包括四川、甘肃、海南等14个省份。总体而言,这三类省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所上升,但由于经济、政策、人口、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省域之间及其内部的高等教育投入和产出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变动趋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