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农民类型、非农就业与农业后继者培养述评
    刘纯阳 吴小娟
    2015(6):0-6.
    [摘要](917) [HTML](0) [PDF 107.45 K](8)
    摘要:
    从农民类型、农民的非农就业趋势以及农业后继者培养三个维度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伴随着各国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显著改变,农民的类型也表现出逐渐向多元化衍生的趋势;农民不断地向非农就业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各国的共同经验,但因国情差别,不同国家农民非农就业的趋势性特征也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农业劳动者中年轻人不断减少而中老年人比例不断提高的现象在各国都比较普遍,如何培养农业后继者队伍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当前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2  农业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姚旭兵 罗光强
    2015(6):7-11.
    [摘要](696) [HTML](0) [PDF 193.90 K](916)
    摘要:
    基于中国1997—201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在长期内能够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而农业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负效应,在长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正,但是不显著。
    3  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湖北省528份农户调查数据
    王鹏飞 朱兰兰 蔡银莺
    2015(6):12-18.
    [摘要](722) [HTML](0) [PDF 92.98 K](750)
    摘要:
    基于湖北省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的528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农户在耕作意愿、结构和强度方面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明显。重点开发区的农户耕作意愿较弱,兼种行为居多,耕地资金投入最高、复种指数较低;限制开发区的农户耕作意愿最强,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远高于经济作物,耕地资金投入最低、复种指数最高;禁止开发区的农户耕作意愿最弱,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远高于粮食作物,耕地资金投入较高、复种指数最低。户主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对其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受教育年数等6个变量对耕作意愿有显著影响;经营耕地面积等8个变量对耕作结构有显著影响;种田年数等6个变量对耕作强度有显著影响。经营耕地面积、家庭种植业收入、劳动力在家务农比例、人均承包地面积、耕地流转普遍程度5项指标是造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4  企社合作中龙头企业关系资本投入的影响因素——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杜红梅 陈鹏
    2015(6):19-24.
    [摘要](692) [HTML](0) [PDF 162.11 K](582)
    摘要:
    基于供应链关系管理理论和湖南省110家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质和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相互关系两方面选取管理能力、产品能力、产品重要性、负责人能力、负责人品德、交往经验、相互依赖性及组织适应性8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龙头企业关系资本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品德和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交往经验、相互依赖性对于龙头企业关系资本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交往经验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合作社负责人品德,相互依赖性影响最小。
    5  三大玉米主产区农户种植优势的比较分析——基于种植净收益因素贡献率视角
    陈玉珠 周宏
    2015(6):25-30.
    [摘要](626) [HTML](0) [PDF 209.86 K](760)
    摘要:
    基于三大玉米主产区2014年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和要素贡献率公式测度收购价、单产、成本和政策性补贴对玉米及其主要竞争作物(花生)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进一步分析主产区玉米比较优势及导致农户倾向种植玉米的因素。结果表明:单位产量和价格仍是农户玉米种植净收益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玉米较高的单产水平使得其单位产量上的成本较低;控制物质资本过快增长,将有利于农民提高种植玉米的意愿;农村社会化服务对提高玉米的种植净收益和农户种植意愿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补贴政策对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地区差异明显,华中要小于北方和西南地区。
    6  嵌入与再造:利益性家庭的生成机制——基于浙江J村家庭作坊的社会学考察
    杜鹏
    2015(6):31-38.
    [摘要](668) [HTML](0) [PDF 140.47 K](905)
    摘要:
    从家庭与市场的契合性视角,基于浙江J村家庭作坊的社会学考察结果表明,家庭并不仅仅是市场解构作用的产物。依托作坊经济,家庭嵌入并适应市场的同时也受到了市场的再造。家庭的市场嵌入是指家庭的日常生活逻辑与家庭再生产的策略均服从于市场与资本的逻辑。市场对家庭的再造表现为伦理冲击与结构强化的悖论后果,形成利益性家庭。利益性家庭融合了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属性,反映了家庭市场化转型的复杂性,并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7  浙东农村“弟兄家”拟制亲属现象研究——基于宁海峡湾村的考察
    李永萍
    2015(6):39-45.
    [摘要](676) [HTML](0) [PDF 149.77 K](624)
    摘要:
    通过对一个浙东村庄社会关系的调研发现,以互助为主要目的的“弟兄家”拟制亲属现象在当地村庄非常普遍,构成农民社会互助体系的重要补充。“弟兄家”关系具有功能性强、组织性强、私人性强及适应性强的特征。由弱血缘关系和弱地缘关系共同塑造的弱社会关系结构以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塑造的村民向内的生活面向,是“弟兄家”关系产生的村庄社会基础。“弟兄家”、血缘、地缘关系三种关系形态在村庄中“三足鼎立”、各得其所。
    8  移民安置中农民与基层政府的行动逻辑——基于L村的个案研究
    王才章
    2015(6):46-51.
    [摘要](570) [HTML](0) [PDF 124.48 K](693)
    摘要:
    在“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下,基于湘赣边界L村地质灾害移民个案的考察表明,农民与基层政府并不完全只有抗争,而更多的是合作以及合作与抵制交替出现的动态关系。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受不同行动逻辑影响,农民对政府的合作与抵制是以争取现实利益为行动逻辑,基层政府应对农民的策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上”负责的逻辑。
    9  内生型工业村庄人情面子竞争与阶层关系建构——以浙北D村为例
    杜姣
    2015(6):52-57.
    [摘要](644) [HTML](0) [PDF 135.73 K](698)
    摘要:
    基于对内生型工业村庄浙北D村的个案考察,从仪式性人情交往实践过程展示农村阶层关系的形成逻辑。村庄阶层通过仪式性人情所具有的面子竞争以及构建和维系社会关系的双重价值发挥作用,形塑着村庄社会的阶层关系形态。为富人阶层主导的人情规则,造成对底层阶层的双重排斥:对底层参与村庄中社会性价值追求的排斥和对底层社会关系上的排斥,进而形成富人阶层对底层的排斥性关系。中间阶层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有自身阶层性地位确保的需求,参与到为富人所主导的面子竞争之中,形成一种中间阶层同富人阶层之间带有依附性质的竞争关系。
    10  农户定居城镇意愿及其财产性影响因素差异——基于一般、小康、富裕三类农户的比较分析
    李超 孟庆国 郗希
    2015(6):58-64.
    [摘要](546) [HTML](0) [PDF 140.32 K](545)
    摘要:
    基于全国21省3 753户农户调查数据,以及一般、小康、富裕三类农户的比较分析视角,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定居城镇的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因素对农户的城镇迁移意愿影响显著,农村住房面积负向影响农户迁移意愿,农户在城镇的财产显著正向影响其迁移意愿,承包土地面积负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迁移意愿;年龄越小、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兼业、当过村干部的农户、家庭收入等级越高,家庭务工人数越多,越倾向于进入城镇定居;不同收入阶层农户关于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11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评析
    李明超
    2015(6):65-71.
    [摘要](608) [HTML](0) [PDF 137.52 K](764)
    摘要: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正在探索中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市场化改革和立法提供了规范化的约束和指引。该办法的亮点是系统规定了特许协议的内容、明确规定了投融资机制、赋予公众参与实效性并保障了特许经营者的预期利益。该办法在形式合法性、特许经营方式和兜底条款、特许期限确定及延长、监管制度规定和特许经营协议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存在缺失亟待予以相应修订。另外,进一步完善特许经营立法,应着重就统一监管机构的设立和多元监管方式的适用进行规定,并就特许经营制度与相关制度间的协调与衔接作出妥善处理。
    12  网络公共领域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困境解析——基于民主、反腐、自治三个维度的考察
    梁鸿飞
    2015(6):72-78.
    [摘要](614) [HTML](0) [PDF 92.48 K](656)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发展,网络公共领域以自身的便捷、快速获得公众的青睐,并被赋予民主协商、公民反腐以及社会自治三方面的功能期待。这些功能期待希冀仅仅通过一个还未成熟的虚拟载体很难予以实现:其民主协商诉求因缺乏公共理性的支撑而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聚合;公民反腐诉求因缺乏法治的规范化保障而难以开辟出制度性渠道;社会自治诉求因无法创制出独立理性的社会组织而难以保证内在秩序。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之道在于回归现实,重构人文传统,形塑法治文化,并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形成制衡国家公权的社会权力,为权利的作为开辟出空间与余地,其功能期待才能循序渐进地得以实现。
    13  系统控制论视域下的社会调控创新论析
    周勇
    2015(6):79-82.
    [摘要](660) [HTML](0) [PDF 71.75 K](584)
    摘要:
    在简要梳理控制论学说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历程、控制论视阈社会调控思想形成的基础上,从控制论和政府视角探讨了社会调控创新之道:将社会系统分为自控系统、受控系统和混合系统三个系统实施差异化的社会调控体系创新;进行由集中管理变为分散管理、由过程管理变为结果管理、由硬性调控变为反馈调控的主体间性社会调控方式创新;更加重视包括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在内的文化元素社会调控手段创新。
    14  中学教育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陈漫雪 吕康银 王文静
    2015(6):83-89.
    [摘要](763) [HTML](0) [PDF 200.23 K](669)
    摘要:
    以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收入项目中的数据和历年宏观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中学教育质量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育质量不仅对城镇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教育数量的收入回报,教育数量的收入回报率为11.2%~16.4%,教育质量的收入回报率为0.7%~1.8%;中学教育质量对于城镇居民是否上大学的门槛作用相对更大;对中等收入群体来说,中学教育质量对其收入的影响更加显著。
    1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
    卢志勇
    2015(6):90-93.
    [摘要](594) [HTML](0) [PDF 100.88 K](784)
    摘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针对其认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诱致的信息失真、认定不精准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应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和体系,包括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三方认定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量化测评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诚信教育,完善认定和资助的监督机制。
    16  李维汉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思想与启示
    谭星驰 马若龙
    2015(6):94-99.
    [摘要](703) [HTML](0) [PDF 98.57 K](533)
    摘要:
    李维汉在民族和宗教事务治理方面有许多重要实践与思想。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积极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提倡民族平等与团结;在宗教事务治理方面,科学地解释了宗教的来源和发展问题,提出了“宗教五性”说,阐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倡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宗教问题,重视宗教统战工作。李维汉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思想不仅能深化对当前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科学有效地处理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威胁,其在实践过程中的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经验与方法也值得进一步弘扬。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