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路径
    王晓飞
    2020(1):1-7.
    [摘要](323) [HTML](0) [PDF 267.71 K](4376)
    摘要:
    以技术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便利条件和农户特征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路径,并以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湖南、黑龙江、吉林三个水稻主产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各因素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特征、感知有用性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社群影响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的感知有用性,也可以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意愿;便利条件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因此,通过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户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心理感知,进而通过感知有用性提高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是行之有效的路径。
    2  奶农质量协同控制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递阶结构
    吴强,张园园,孙世民 张园园 孙世民
    2020(1):8-16.
    [摘要](221) [HTML](0) [PDF 360.28 K](944)
    摘要:
    基于来自10省份590家奶农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Logit模型和ISM模型实证分析了奶农质量协同控制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递阶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奶农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和政府鼓励支持对奶农质量协同控制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其中政府鼓励支持、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是中层间接因素,奶农文化程度、养殖规模、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3  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珺 石欣
    2020(1):17-24.
    [摘要](672) [HTML](0) [PDF 242.52 K](4794)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行为理论模型,以湖南省4个市(州)331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利用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感知(提高自身技能的认知)会正向作用于其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化利用的意愿。乡邻、村委会和村干部支持是影响农户主观判断的重要因素,秸秆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是农户知觉行为的关键因素,主动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农户利用行为的最终结果。
    4  多维视角下农村家庭致贫深层机理研究——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682户调查数据
    陈闻鹤 常志朋 宫晓虹
    2020(1):25-34.
    [摘要](222) [HTML](0) [PDF 450.56 K](1223)
    摘要:
    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682户农村家庭调查数据,首先采用马田系统从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条件、资产状况、住房等六个维度精选出导致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和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分析方法对致贫因素进行分层并测度每一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力,从而识别出导致贫困的深层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贫困多维特征明显,收入贫困已不是主要致贫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是致使农户多维贫困产生的主因,筛选后的因素可以有效区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医疗服务可及性、饮用水、做饭燃料和通电情况是农村家庭致贫的深层因素;饮用水、做饭燃料、卫生设施和健康状况对其他致贫因素的影响力较大。
    5  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效应——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
    王若男 阮荣平 韩旭东 郑风田
    2020(1):35-43.
    [摘要](631) [HTML](0) [PDF 479.59 K](4842)
    摘要:
    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无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地位更高。具体而言,宗教信仰通过参与效应、品位效应和慰藉效应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产生影响。宗教活动参与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频次越高,受到的正向影响越强;不同宗教信仰类型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仅有回教对阶层认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更大。
    6  宗族网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作用机制——基于对江西沙湾村的考察
    邱丽
    2020(1):44-48.
    [摘要](181) [HTML](0) [PDF 132.70 K](765)
    摘要:
    基于对江西沙湾村公共品供给的考察表明:宗族性村庄以宗族理事会为组织载体,通过收集、筛选和整合村民意见,充分回应和凝聚了村民公共品供给项目需求;通过申请政府资源、链接社会资源、整合村庄资源,有效地整合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资源;通过营造村庄群体舆论,形成群体压力,顺利推动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7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瓶颈与规范路径——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
    胡大伟
    2020(1):49-55.
    [摘要](490) [HTML](0) [PDF 285.35 K](4816)
    摘要:
    杭州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创新实践,开展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联众模式”“淳安实验”和临安天目山试点。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的观察发现,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实践需求与政策供给的不匹配,宅基地所有权难以显化、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及规范保护比较模糊、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和盘活的市场机制及法治保障不足等困境。深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应该坚持城乡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宅基地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落实;科学界定农村宅基地“三权”之间的权责关系,显化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建构完善的确权赋能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空间管制等政府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融合,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机制。
    8  大数据“杀熟”的定性及其法律规制
    刘佳明
    2020(1):56-61.
    [摘要](1897) [HTML](0) [PDF 217.89 K](2039)
    摘要:
    大数据“杀熟”有违诚实信用原则,是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一种新型价格欺诈行为。在理论层面,我国解释论者将大数据“杀熟”视为价格歧视行为,将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概念套用于法学研究中;在实践层面,规制大数据“杀熟”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因对价格欺诈行为界定不明确而外延过宽、法条过度竞合而难以适用。明确大数据“杀熟”行为的价格欺诈属性,并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予以立法明确,以消除法条竞合之乱象,是有效规制大数据“杀熟”行为、促进我国数据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9  中国粮食贸易变化的新特征、新挑战与新思维——兼论“一带一路”的粮食贸易战略
    王钢 赵霞
    2020(1):62-68.
    [摘要](307) [HTML](0) [PDF 378.66 K](1162)
    摘要: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的持续融合,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出贸易方向单向性以及贸易地区集中化的新特征。中国对外粮食贸易也面临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粮食的金融化和能源化的新挑战。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的新特征和面临的新挑战正在持续削弱国家的粮食贸易安全,唯有增强自身粮食综合产能,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粮食贸易战略,加强海外粮食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才能保障中国的粮食贸易安全。
    10  客户集中度和资产专用性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71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数据
    杨亦民 吴阳佳
    2020(1):69-76.
    [摘要](183) [HTML](0) [PDF 391.28 K](920)
    摘要:
    基于2010—2017年沪深A股71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客户集中度与农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类上市公司客户集中度对其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客户集中度每提高1%,会使其总资产收益率下降0.062%;资产专用性对客户集中度与农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资产专用性的提高能够显著抑制客户集中度对农业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将农业企业按产权性质划分,发现较高程度资产专用性对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仅在国有农业企业样本中显著存在。
    11  高等教育质量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基于CHIP(2013)的实证研究
    刘波
    2020(1):77-85.
    [摘要](204) [HTML](0) [PDF 281.76 K](756)
    摘要:
    以CHIP(2013)中1980—1989年出生的居民为样本,运用参数法与夏普利值分解方法测度高等教育质量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测度结果表明,相比于能否接受高等教育中的机会不平等,高等教育质量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是其两倍;在高等教育质量差距中,父母受教育水平、高中教育质量、父母工作类型是导致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12  我国助学的历史演变、现实困境与未来突破
    魏有兴 刘三妮 杨孝旭
    2020(1):86-92.
    [摘要](101) [HTML](0) [PDF 365.65 K](726)
    摘要:
    助学是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兜底性工程。我国助学经历了人民助学金阶段、奖助并存阶段、“奖、贷、助”阶段和“奖、贷、助、勤、补、减、免”阶段的体系演变过程。其演变规律是以不断精准满足受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过程。助学工作推进精准化的具体实践中,政策实施、助学理念、助学体系、立法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现实困境,可以从丰富多元资助主体、提升助学治理效能、加速助学立法等维度实现突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