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农资供应链融资:运作模式、动力机制及现实难题——以江西省南丰县蜜橘种植业为例
    何安华,吴比,崔展鸿
    2020(3):1-6.
    [摘要](325) [HTML](0) [PDF 180.26 K](859)
    摘要:
    聚焦江西省南丰县蜜橘产业农资供应链融资案例,在解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各方经济主体的参与动因。研究表明:分工合作、风险控制和多方共赢是农资供应链融资的突出优势,农资经销商、农户、金融机构、平台服务商等主体各自有着参与农资供应链融资活动的经济激励。但农资供应链融资探索仍存在贷款产品设计与农户生产需要存有一定偏差、农资经销商的利益被触动而存在观望甚至抵触情绪、线下核查种植户的信息难度较大导致业务推广缓慢、信贷资金流尚未构筑起封闭循环圈不利于风险管控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2  洞庭湖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红梅,戴劲
    2020(3):7-16.
    [摘要](334) [HTML](0) [PDF 355.02 K](1006)
    摘要:
    采用清单分析法对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然后将其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测度洞庭湖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时空变化,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农业G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洞庭湖区农业GTFP呈不稳定增长特征,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却有所恶化;从湖区内部看,岳阳和常德的农业GTFP都有所增长,益阳轻微恶化;岳阳、益阳考虑环境因素的农业TFP增长比不考虑环境因素时低,但是常德却要高;GTFP不存在明显的α收敛现象,且呈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存在绝对β收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会有效提升农业GTFP,而城镇化率、受灾率、工业化率、人均播种面积、机械化水平对农业GTFP的增长有抑制作用。
    3  规模经营、分工深化与农业生产率——基于江西省水稻种植户的经验证据
    宋震宇,黄强,陈昭玖
    2020(3):17-25.
    [摘要](297) [HTML](0) [PDF 233.49 K](826)
    摘要:
    在“斯密-杨格”定理基础上,通过纵向、横向、分工网络的分工演进解释,分析了规模经营和分工深化对农业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江西省水稻种植的数据,运用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规模经营、分工深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经营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分工深化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横向分工的作用最大,其次是产业融合,最后是纵向分工;分工深化在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率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即规模经营通过分工深化正向显著影响农业生产率。
    4  信任对个体创业影响的内在机制与群体差异——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
    刘琪,秦帅
    2020(3):26-34.
    [摘要](240) [HTML](0) [PDF 243.46 K](789)
    摘要: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信任对个体创业影响的内在机制与群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信任能显著促进个体创业,信任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个体创业的概率将提升1.03个百分点;使用外出就餐频率作为获取信息的代理变量,借钱和提供生意的人数作为社会支持的代理变量,企业的规模与利润作为合作的代理变量,发现信任能通过促进信息传递、获得社会支持与鼓励合作三个内在机制促进个体创业;信任对个体创业影响具有群体差异,按户籍划分,信任仅能显著促进农业户籍人口创业,按创业地区划分,信任对个体创业的促进作用仅在农村地区显著,按创业经历和动机划分,信任更有助于促进个体首次创业和机会型创业。
    5  1952—1953年整修南洞庭工程中的劳动竞赛
    陈向科,王健,邝小军
    2020(3):35-41.
    [摘要](198) [HTML](0) [PDF 132.02 K](671)
    摘要:
    劳动竞赛是集体化时期动员民众的载体、提高工效的利器。在1952—1953年整修南洞庭湖工程中,针对民工消极、畏难的思想实际,工程指挥部通过思想发动、典型培养、合理化运动等措施,将民工动员工作与提高民工的劳动效率结合起来,开展了一场爱国治湖劳动竞赛运动。这场劳动竞赛提高了民工的思想认识,激发了民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工程的顺利竣工,同时也对后续的乡村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带来了潜在影响。
    6  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阶层变动吗?
    彭惠梅,胡联,黄振东
    2020(3):42-50.
    [摘要](365) [HTML](0) [PDF 228.39 K](798)
    摘要: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人口迁移对社会阶层变动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迁移能促进迁移者社会阶层上升;“干中学”和城市规模经济效应是迁移影响个体社会阶层的重要机制;迁移可以有效促进迁移人口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但是对代际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差异;在父代与子代同时迁移的情况下,迁移并不有利于促进代际社会阶层流动;城市发展对迁移者社会阶层变动存在一定限制。提高对迁移者的社会保障水平,让外来迁移人口与本地人口享有平等公共服务,能够平等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促进我国阶层流动是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
    7  村干部对农村社区治理信息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黄佳彦,熊春林,陶琼,刘芬
    2020(3):51-58.
    [摘要](252) [HTML](0) [PDF 136.79 K](610)
    摘要:
    依据湖南省村级监督平台的1773名村干部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从村干部个体特征、队伍特征、村庄特征、应用效果感知等4个维度实证研究村干部对农村社区治理信息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村干部的满意度比较高;年龄、教育程度、接受信息技能培训次数、责任担当等个体与队伍特征因素,村庄特征因素,村干部应用效果感知因素显著影响村干部的满意度,其中,村民自治意识、村干部年龄与村干部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余都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加强信息技能教育培训、升级网络终端设施、完善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干群网络行为等举措,能够提升村干部满意度,促进其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效能。
    8  政府补助对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分析
    杨雪,何玉成,刘成
    2020(3):59-66.
    [摘要](266) [HTML](0) [PDF 283.46 K](795)
    摘要:
    利用32家农业上市公司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限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研究政府补助对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线性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政府补助强度不超过0.016时,政府补助正向作用于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当政府补助强度高于0.016时,政府补助负向作用于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政府补助可以通过增加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过度的政府补助则会通过“寻租”起阻碍作用。
    9  地方政府债券对上市地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陈宪,尹柏杨
    2020(3):67-73.
    [摘要](297) [HTML](0) [PDF 220.59 K](842)
    摘要:
    基于2009—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及上市地方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流动性衡量指标,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的滞后项与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在1%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证明商业银行流动性存在明显的时间惯性;商业银行流动性与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之间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每增加1个单位,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下降0.075个单位,证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会明显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此外,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与GDP、货币存量M2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10  初中生校外辅导:补差还是培优?——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徐章星
    2020(3):74-83.
    [摘要](278) [HTML](0) [PDF 251.41 K](761)
    摘要: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基于参与时间异质性视角,分析初中生学业成绩与校外辅导班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了分样本讨论,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在“周一到周五校外辅导班参与”的群体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校外辅导班参与负相关,即学业成绩越好,参与辅导班概率越小;在“周末校外辅导班参与”的群体中,随着学业成绩的提高,学生校外辅导班的参与概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平均而言,当语数外文化课总分为236分时,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可能性最高。“周一到周五校外辅导班参与”的群体中,学业成绩与校外辅导班参与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城市学生和七年级学生中更明显;在“周末校外辅导班参与”的群体中,学业成绩与校外辅导班参与概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农村学生和毕业班学生中更显著,城市学生学业成绩越好,参与校外辅导的可能性越高,存在“成绩越好,补课越疯狂”的现象。
    1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政策演进及其价值理路
    陈坤,秦玉友,李慧
    2020(3):84-92.
    [摘要](168) [HTML](0) [PDF 199.73 K](772)
    摘要: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政策依次历经从“能上学”“有学上”“办好学”到“上好学”阶段体系的演进。其政策内容变迁在高质量导向、改良导向、均衡导向与标准化导向持续深化与完善。未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政策需要重视合发展性质量观,从融合性视角进行改良,建构“异与同”均衡标准,紧扣内涵式发展需求进行优化布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