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2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
    高维龙,李士梅
    2021, 22(5):1-14.
    [摘要](203) [HTML](0) [PDF 1.05 M](712)
    摘要:
    从规模、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剖析了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构建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农业服务业规模化和结构高级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发展低质化对其有抑制作用;农业服务业发展低质化主要是由于农业服务定位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发展质量是现阶段驱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粮食产业由于技术扩散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受限于区域贸易成本,本地农业服务化“红利”难以辐射周围地区,反而会通过要素竞争对周围地区形成“虹吸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强化农业服务业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提高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则会强化产业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带动粮食产业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2  碳减排约束下区域农业生产投入及其环境效应——基于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的模拟
    马永喜,孙亚丽
    2021, 22(5):15-23.
    [摘要](103) [HTML](0) [PDF 701.69 K](675)
    摘要: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减排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效益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农业部门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模拟分析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技术和外在需求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促使区域内总种植面积和能源总消耗趋于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社会总福利和碳排放总量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使得农业生产内部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调整。相对于大豆、花生和油菜,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3  突发事件对羊肉价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钱贵霞,谷红阳
    2021, 22(5):24-37.
    [摘要](89) [HTML](0) [PDF 1.50 M](795)
    摘要:
    近年来羊肉价格波动频繁,突发疫情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EMD)分析羊肉价格波动规律,并结合事件分析法研究小反刍兽疫和新冠肺炎疫情两大突发事件对羊肉价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羊肉价格波动可以分解为趋势分量、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三个部分,长期呈不断上涨趋势,中长期呈较大幅度和较长时间的上升或下降,短期波动频繁且幅度小。小反刍兽疫和新冠肺炎疫情都对肉羊产业造成了影响,但影响存在差异。小反刍兽疫加剧了羊肉市场的波动,一段时间后羊肉价格序列出现了断点,2014年后呈现连续几年的下降。新冠肺炎推动了羊肉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羊肉市场的波动,但并未造成羊肉价格结构性变化,影响是短期的。小反刍兽疫对羊肉价格造成的影响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大、时间更长,主要是因为两次突发事件期间的政策调节、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对羊肉供给和需求的作用程度不同。此外,也与感染对象差异等疫情自身特点有关。
    4  农民偏执型上访的生成及其内在逻辑——基于湖南省G村的田野考察
    赵佩,黄振华
    2021, 22(5):38-44.
    [摘要](138) [HTML](0) [PDF 714.13 K](551)
    摘要:
    基于对湖南省G村一起农民偏执型上访事件的历时性考察,通过上访各阶段“政府——访民”行为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发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上访者三大行动主体构成的信访治理链条中,存在着治理实效偏离政策预期的“逆向激励”效应。信访治理中,上级政府基于“公共性”的秩序追求对基层政府“自利性”的“避责”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向激励”,从而给上访者提供了谋利空间,基层政府的“软肋”成为上访者得以借用的“机会”。成功谋利上访的示范效应结合上访谋利空间,促成农民上访的延续与扩展,并最终导致偏执型上访的生成,这与信访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建议通过信访治理与基层稳控的逐渐剥离、信访分类治理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及乡村自治力量的充分动员与发挥,有效规制信访激励的“逆向空间”。
    5  扶贫改革试验区设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隐性晋升激励和财政支出视角
    佟大建,张湖沿,金玉婷
    2021, 22(5):45-53.
    [摘要](87) [HTML](0) [PDF 603.06 K](537)
    摘要:
    基于隐性晋升激励和财政支出视角,利用2000—2018年面板数据评估了扶贫改革试验区设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丽水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减少了相对贫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减少相对贫困的作用逐渐增强;阜新、清远、宿迁、淄博和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未显著减少相对贫困;进一步分析表明,官员视察带来的隐性晋升激励的差异是扶贫改革试验区相对贫困减少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隐性晋升激励通过促使扶贫改革试验区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农林水务财政支出,保障了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产业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进而作用于相对贫困的减少;官员任期结束后职位变动的统计数据表明,相对贫困的减少似乎有助于其晋升。因此,扶贫开发支出分权可能仅适用于财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事权下放的同时还应完善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从而建立后脱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  诉源治理下农村土地仲裁制度程序理性的回归
    黄茂醌
    2021, 22(5):54-60.
    [摘要](100) [HTML](0) [PDF 443.30 K](522)
    摘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因解纷机制平行化、仲裁委员会设置及构成行政化、仲裁裁决效力阙如等问题,导致农地纠纷化解的非彻底性,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诉源治理提倡将纠纷化解在源头,控制诉讼增量。应结合诉源治理的要求,实施仲裁前置制度,在此基础上理性认知农村土地纠纷的民事属性,适当弱化仲裁委员会设置的行政性、限制仲裁庭证据收集的强制权性、赋予裁决查明事实以争点效力,以此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程序理性的回归。
    7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差异——基于不同绩效水平和生命周期的实证检验
    王佳悦,刘畅
    2021, 22(5):61-68.
    [摘要](151) [HTML](0) [PDF 603.12 K](818)
    摘要:
    鉴于多元化经营会同时产生折价效应与溢价效应,利用2012—2019年35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以考察其在不同分位点上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位点上多元化经营与绩效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且高分位点上折价效应更为显著。而考虑到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管理能力、战略目标、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对多元化经营产生的不同影响,按照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异质性分析得出: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在较低的分位点上实施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经营能够提高企业绩效,较高分位点上依然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成长期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在不同分位点上均呈现折价效应。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应秉持审慎的态度,且相比之下成熟期比成长期更适宜开展多元化经营。
    8  基于GVIX-EVT模型的资本市场尾部风险测度研究
    陈守东,李云浩
    2021, 22(5):69-78.
    [摘要](129) [HTML](0) [PDF 793.06 K](894)
    摘要:
    利用2015年2月9日至2021年6月23日1550个交易日的股票和期权市场数据,基于对广义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方法进行调整后的GVIX-EVT模型进行尾部风险测度,并将GVIX-EVT测度与传统尾部风险测度做对比,分析其对于极端风险事件造成的股票市场下行波动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期权市场价格相对历史价格对未来波动率变化所包含的信息更多,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且通过GVIX-EVT模型的尾部风险测度更有利于预测极端风险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尾部损失程度;将隐含波动率与极值理论相结合得到的GVIX-EVT尾部风险测度,有助于风险管理者防范和应对极端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9  新发展格局下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教育路径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陈弘,吴波
    2021, 22(5):79-85.
    [摘要](139) [HTML](0) [PDF 452.00 K](819)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对涉农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崭新的命题,涉农高校应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教育应在“五育并举”中贯穿“一懂两爱”的目标定位,在“耕读教育”中创新“知农爱农”教育基本原则,在十大育人体系中植入“知农爱农”教育的现实路径。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协同联动,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的“知农爱农”教育体系。
    10  论《学记》中“时”的教学意蕴及实现
    李三福,李瑞群
    2021, 22(5):86-92.
    [摘要](96) [HTML](0) [PDF 511.75 K](679)
    摘要:
    《学记》中的教学之“时”指的是教者把握关键时机进行施教。它蕴含“兴”之时、“发”之时、“答”之“时”的丰富教学意蕴,具有必然性与偶发性、易逝性和重复性、多向性与差异性的本质特征,为现代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为此,教者应精心创设施教之“兴”、敏锐捕捉施教之“发”、机智转化施教之“答”来促进《学记》中“时”的有效实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