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2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影响——基于CFPS的微观证据
    陈昕,胡友,祁春节
    2021, 22(6):1-10.
    [摘要](280) [HTML](0) [PDF 652.49 K](703)
    摘要: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2  中国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变动趋势——基于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
    马晓萍,王明利
    2021, 22(6):11-20.
    [摘要](250) [HTML](0) [PDF 3.68 M](587)
    摘要: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从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两方面测定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近年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肉牛产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的投入要素成本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肉牛养殖整体上表现出成本效率下降,规模差异明显,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下降程度依次递减,投入物质要素价格负效应明显。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肉牛规模养殖成本效率上升,西北产区和东北产区各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均下降。整体上,相对于散养方式,肉牛规模养殖的投入冗余较低;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肉牛规模养殖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
    3  产权强度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增长的影响——基于云南省10县500户数据的实证
    王见 ,任秀峰,夏凡,庞婧
    2021, 22(6):21-28.
    [摘要](111) [HTML](0) [PDF 3.30 M](569)
    摘要:
    新一轮集体林产权改革是否会导致农户过量采伐林木从而抑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一直存在争论。以改革所形成的产权强度为切入点分析认为,改革使得集体商品林的产权强度高于集体公益林。基于云南省2005年和2015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以森林资源的郁闭度和蓄积量作为森林资源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以分林到户的集体公益林作为对照控制组,以分林到户的集体商品林作为实验组,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产权强度差异对森林资源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套改革提高了农户持有的商品林地的产权强度,产权强度的提升又通过激励农户的经营行为,提高了林地的郁闭度和蓄积量,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农户持有的集体商品林没有出现过量采伐。
    4  人口流动会降低生育水平吗?——基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的再检验
    梁同贵
    2021, 22(6):29-36.
    [摘要](120) [HTML](0) [PDF 630.37 K](525)
    摘要:
    以往有关迁移流动影响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个盲点,即缺少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的分析。在弥补这个盲点后,分别通过泊松回归与Heckman二阶段模型再次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泊松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村本地人口的0.855倍,乡城流动人口的曾生子女数为农村本地人口的0.840倍,两类流动人口的累计生育率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Heckman二阶段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的曾生子女数相比分别减少了0.237个与0.268个。因此,人口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确实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5  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基于文化消费行为中介变量的实证分析
    彭开丽,杨 宸
    2021, 22(6):37-45.
    [摘要](112) [HTML](0) [PDF 3.34 M](404)
    摘要:
    基于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消费行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结合OLS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文化消费行为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客观收入水平与主观阶层定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个人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公共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客观收入水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强,而其中介路径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关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东西部协作以及定点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6  随迁对农民工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及其差异
    曾起艳a b,王宇婷a,何志鹏b
    2021, 22(6):46-55.
    [摘要](87) [HTML](0) [PDF 3.33 M](466)
    摘要: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构建“随迁-环境质量-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与2014—2015学年两期追踪数据,采用教育增值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对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显著促进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提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这一结论。随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内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子女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随迁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愈加明显,但这一提升效应对高分位点的农民工子女促进作用有限。
    7  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
    周芬芬,罗光强
    2021, 22(6):56-61.
    [摘要](156) [HTML](0) [PDF 411.44 K](736)
    摘要: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8  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IAD框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雷丽霞 ,张应良,刘魏
    2021, 22(6):62-72.
    [摘要](73) [HTML](0) [PDF 3.91 M](476)
    摘要: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9  从强制性到诱致性:水库移民政策演进与创新路径——以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为例
    杜春林,程莉祺
    2021, 22(6):73-81.
    [摘要](104) [HTML](0) [PDF 4.08 M](604)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库移民权益的保障力度,移民安置状况逐步得到改善。本研究以湖南省70年水库移民政策变迁为例,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及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库移民政策从强制性制度变迁逐步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水库移民政策的安置模式、补偿方式、政策形式都呈现出新的特征;水库移民政策历史演进遵循制度形成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运行机制从激进型到渐进型以及制度效用从生存导向到发展导向的逻辑转变。研究认为应从主体协作、行为选择、利益整合三个方面提出水库移民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10  国家保护义务视域下养老机构治理的立法优化
    彭科
    2021, 22(6):82-89.
    [摘要](118) [HTML](0) [PDF 3.66 M](493)
    摘要:
    国家保护义务是养老机构治理立法规范的基础,是保护入住老人权利免受第三方侵害的积极义务。实践调研与理论研究发现,国家保护义务视域下养老机构治理的立法粗疏:一般状态下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日常行为、入住老人健康服务、新型养老模式应用的法律规则模糊与滞后,入住老人权利易受“隐性”侵害;特殊状态下养老机构应急防控统筹协调机制、涉及资金风险防控措施、运营过程中退出机制的法律规则缺失与错位,入住老人权利易受“显性”侵害。应促使养老机构治理的立法精准客观,强化养老机构治理的立法配套衔接,切实保障入住老人权利。
    11  我国农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制度问题及其完善
    王彬辉,叶萍
    2021, 22(6):90-96.
    [摘要](123) [HTML](0) [PDF 3.14 M](460)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在法律概念、风险管控标准、风险决策、管控沟通以及法律责任竞合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建议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法律概念,设定土壤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两类风险管制标准,并实现参数本地化,完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决策和沟通交流制度,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