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临时收储和目标价格补贴对棉花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面板分数响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戴鹏,李容容,翟雪玲
    2022(2):1-9.
    [摘要](169) [HTML](0) [PDF 736.75 K](612)
    摘要:
    基于12个棉花主产区1994—2018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分数响应模型而非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临时收储政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花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棉花主产区的技术效率逐年提高,且呈收敛趋势;尽管临时收储政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都有助于提高棉花技术效率,但两者对棉花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临时收储政策而言,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影响更大;同时,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棉花技术效率。
    2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
    匡远配,肖叶
    2022(2):10-17.
    [摘要](188) [HTML](0) [PDF 551.66 K](815)
    摘要: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3  农户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减贫路径及效应——来自苏北经济薄弱地区的调研数据
    张笑寒,周蕾,洪艳
    2022(2):18-26.
    [摘要](113) [HTML](0) [PDF 576.22 K](533)
    摘要:
    从理论上看,资金互助合作对农户减贫的路径主要表现为增进相互信任、发挥监督优势和互助合作共赢,借贷行为则通过获得规模效益、拓宽就业渠道和平滑消费支出三条路径带来减贫。基于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徐州三地46家资金互助合作社、45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减贫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借贷行为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经济薄弱地区,参与资金互助合作具有一定的减贫效应,且对缓解当前贫困的效应更加显著;社员借贷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参与资金互助合作对农户的减贫效应;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就业水平、住房价值、礼金往来支出等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而疾病冲击可能加深家庭贫困,增加重返贫困的概率。
    4  退耕补贴到期对贫困地区农户主观贫困的影响——基于四川和河北802份调研数据的分析
    石颜露,陈琛,王立群
    2022(2):27-35.
    [摘要](65) [HTML](0) [PDF 821.11 K](516)
    摘要:
    基于四川和河北两省8个原贫困县802份退耕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先后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退耕补贴到期对退耕农户主观贫困的影响概率和影响效应,进一步对退耕补贴到期在不同组群间的影响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退耕补贴到期显著提高了退耕农户主观贫困的发生概率,对农户主观贫困影响的净效应显著为正;异质性分析发现,退耕补贴到期对经济困难和小规模退耕农户主观贫困影响的净效应更大。
    5  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雷显凯,罗明忠,丁柏超
    2022(2):36-44.
    [摘要](125) [HTML](0) [PDF 647.84 K](731)
    摘要: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6 023份数据,实证检验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认知水平和可行能力在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年龄等控制变量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各异;不同非农就业经历的状态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为此,增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应继续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提供便利,并尊重不同就业经历农民的差异性诉求;农民个体也应重视既往经历所带来的效应,努力提升自身认知和能力水平。
    6  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的优化与实践机制——基于湖南汨罗C村的考察
    李玉霞
    2022(2):45-51.
    [摘要](92) [HTML](0) [PDF 473.70 K](506)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项目制供给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方式,但这一供给模式往往面临着与村民需求错位、利益协调功能缺乏等困境。湖南汨罗C村针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构建村社自主统筹模式,确立精准服务单元,制定民主治理规则,成立多元化组织载体,重塑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充分激活农民主体性,在村庄社会内部实现了低成本的自我动员、利益协调和内部监督,有效化解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为项目制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提供了新思路。
    7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了村庄公共品自给能力吗?——基于8省(自治区)171村数据的实证分析
    赵一夫,易裕元,牛磊
    2022(2):52-62.
    [摘要](104) [HTML](0) [PDF 757.28 K](616)
    摘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供给,对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庄公共品自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8年山东、河北、河南、吉林、福建、陕西、云南、新疆8省(区)171个行政村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庄公共品自给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庄公共品自给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村庄公共品自给能力;改革的政策效应存在公共品品类异质性,对非生产性公共品自给率的促进作用强于生产性公共品;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8  环保督察如何实现长效治理?——以K县Y流域治污为例
    薛秋童,罗敏,王惠娜
    2022(2):63-74.
    [摘要](110) [HTML](0) [PDF 1.01 M](470)
    摘要:
    中央环保督察推进了我国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以K县Y流域治污为案例,阐释环保督察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实现长效治污的逻辑,即“鲶鱼效应”:一方面是中央环保督察施加的各种压力对地方政府治污产生负向激励影响;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治污过程中采用运动式治理“嵌入”科层组织,解决了以往常规治理失灵的困境。透过“战略—结构—绩效”模型分析发现,县政府在省级压力传导、中央压力触底、央地权威叠加背景下选择了不同治理策略,最终通过领导小组机制推动横向组织调适和纵向权力贯穿实现了治污绩效的稳定性。因此,环保督察不仅要发挥其监管和激励的作用,还应该适当引导地方政府完善环境治理实践机制,充分发挥环保督察的积极作用。
    9  农用地刑事司法保护充分性的实证研究
    叶小琴,王伟
    2022(2):75-83.
    [摘要](131) [HTML](0) [PDF 683.60 K](482)
    摘要:
    农用地刑事司法保护的充分性是指刑法的适用能够全面和适当惩罚严重侵害农用地资源的犯罪行为。综合运用“案件与农用地双多”的立意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确定470篇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刑事判决书作为样本。围绕保护范围全面性、客观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合理性、量刑与罪行适应性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农用地的刑事司法保护并不充分。建议合理构建刑法早期规制农用地犯罪的“防火墙”,实现从事后惩罚到事前预防的理念更新,立法层面将定罪的结果标准改为行为标准并提高法定刑,司法中注重对各类农用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同等保护。
    10  基于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非洲农业投资环境评价——来自2011—2018年49个非洲国家的数据
    文春晖,姚欣妤
    2022(2):84-91.
    [摘要](98) [HTML](0) [PDF 761.47 K](537)
    摘要:
    基于LM-BP神经网络模型,选取国际交往环境和本土发展环境8层面33个指标构建非洲农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1—2018年非洲49个国家的数据对非洲农业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占比接近80%的非洲国家农业投资环境处于好的Ⅰ级和较好的Ⅱ级,6个国家处于投资环境较差的Ⅲ级,4个国家处于Ⅳ级;非洲沿海国家农业投资环境普遍优于内陆国家,西部和东南部国家农业投资环境相较中部国家更好,有5个国家农业投资环境出现优化升级;影响非洲农业投资环境的因素相互作用,中非双边政治经贸关系能有效改善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投资环境。
    11  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杜红梅,周健
    2022(2):92-102.
    [摘要](145) [HTML](0) [PDF 732.03 K](700)
    摘要:
    基于MOA理论模型框架,运用湖南省10县(市、区)460户生猪养殖户调查数据,借助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动机、机会和能力因素对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研究表明:以责任意识为主的动机因素是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直接驱动因素;机会维度下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条件协同发力,从根源上影响着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意愿向行为的转化;能力因素则是促成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一致的关键性因素,具有多层次特点;另外生活事业满意度可通过中介传递作用,影响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一致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