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共同富裕视阈下消费帮扶交易的有效组态——全国55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李晓红,易元鹏
    2023, 24(2):1-9.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1
    [摘要](248) [HTML](0) [PDF 706.74 K](854)
    摘要:
    基于消费帮扶交易的混合属性及其实施特征,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国家发改委和人民网公布的消费扶贫案例中,筛选出55个样本案例,分析影响消费帮扶交易的多个因素的组态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运作是形成有效消费帮扶交易的必要条件;存在四种消费帮扶交易的有效组态,包括“社会氛围主导+市场运作辅助”、“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双主导、“市场运作+物流设施”双主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双主导;“社会氛围主导+市场运作辅助”解释了68.2%的案例,必要性检验中社会氛围作为单一变量涵盖了92.5%的案例,验证了消费帮扶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研究结论蕴含了共同富裕背景下构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的政策优先序:市场运作、社会氛围、政府引导、物流设施和科技支撑。
    2  土地经营规模何以影响家庭农场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基于1085户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分析
    钱忠好,岳佳,蔡颖萍
    2023(2):10-18.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2
    [摘要](207) [HTML](0) [PDF 976.88 K](1865)
    摘要: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3  外出务工、性别差异对耕地撂荒的影响
    张禹书,张应良
    2023, 24(2):19-28.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3
    [摘要](146) [HTML](0) [PDF 1.01 M](837)
    摘要: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4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引导农业碳减排吗?
    张壮,田云,陈池波
    2023, 24(2):29-38.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4
    [摘要](147) [HTML](0) [PDF 1.34 M](903)
    摘要:
    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构造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试点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检验方法之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专业化与农业技术进步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抑制农业碳排放的主要路径;尽管经营规模扩张有利于农业碳减排,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并未明显推动经营规模扩张;相比其他地区,在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减碳效应更为明显。
    5  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评判、潜在风险与防范机制
    陈茜,汪三贵
    2023(2):39-48.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5
    [摘要](391) [HTML](0) [PDF 668.43 K](2820)
    摘要: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6  空间理论视角下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结构困境与治理逻辑——以G省S社区为个案
    付钊
    2023, 24(2):49-57.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6
    [摘要](118) [HTML](0) [PDF 701.96 K](1222)
    摘要:
    以G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S社区为个案,基于空间理论构建“空间分异-空间解构-空间区隔-空间赋权”的分析框架,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导致的结构困境及治理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空间分异,使其原有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解构,并催生新的空间区隔,使空间结构从血缘熟悉体到地缘陌生体转变,制约着安置社区共同体秩序的形成;应通过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空间实践-空间发展的多重空间赋能逻辑,挖掘、整合和激活居民空间场域中的潜在动力,赋予空间流变基础上生产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内在能量,化解易地安置社区共同体障碍并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
    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府信任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孔泽宇,严新明
    2023, 24(2):58-67.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7
    [摘要](90) [HTML](0) [PDF 1.08 M](775)
    摘要:
    基于制度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政府信任,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反事实分析表明,相较于非低保户,农村低保更有助于提高低保户的政府信任;机制分析显示,农村低保通过提高个体对低保绩效和政府质量的评价进而提高政府信任;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低保的政府信任效应仅对低收入者、中青年人和西部地区显著,而且会随个体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层级的提高而减弱。
    8  省域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驱动路径研究
    刘冰,吴佳琪
    2023, 24(2):68-75.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8
    [摘要](97) [HTML](0) [PDF 857.49 K](928)
    摘要:
    以机构养老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作为条件变量,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为结果变量,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存在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同型、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主导—社会经济驱动型、社会经济主导—机构养老资源配置驱动型等3种路径促进机构养老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推动机构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促进养老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9  中国省域平衡充分发展的统计测度与政策启示
    邹克,刘凡璠
    2023, 24(2):76-85.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09
    [摘要](109) [HTML](0) [PDF 1.06 M](780)
    摘要:
    通过构建平衡发展子系统与充分发展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有序-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平衡充分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状况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有序度均值分别上升0.122与0.1;两个子系统综合协调、高度耦合,使得平衡充分发展指数由0.650上升至0.732,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走向平衡充分发展;核密度分布曲线显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省域不断减少;空间演化显示平衡充分发展存在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外围扩散的过程。
    10  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机制与框架研究——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为例
    胡扬
    2023(2):86-92.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10
    [摘要](142) [HTML](0) [PDF 560.81 K](1064)
    摘要:
    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领域,通过其五大运行机制让大数据在多个模块内形成开放、共享、连接的区块,进而产生更大的区块链网状结构,有助于推进审计的全覆盖,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精准度,实现审计监督的智能化,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应用框架设计中,可以将相关主体嵌入区块链各流程节点,构建审计客体信息许可区块链和审计主体监督许可区块链双链混合模式,涵盖数据采集共享层、审计服务层和审计访问层三个核心应用层,切实保障审计独立公正,精准高效。在具体应用中,应强化区块链风险控制、增强扩展性、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人才建设,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11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成效
    张敏
    2023(2):93-100.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11
    [摘要](145) [HTML](0) [PDF 796.92 K](1047)
    摘要: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孕育初塑、探索发展、改革转型、完善确立四个时期,演变过程显现出如下特征:政策的目标、内容走向分类多元;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日趋完善;课程纲要及体系逐渐趋于规范合理;劳动教育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根据历史制度主义逻辑框架,演化出劳动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模式。通过分析政策变迁成效,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从体力劳动到脑体并用转变的教育模式被迭代更新,从单纯劳动技能到劳动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内容被重新定义,从促进工农业生产到助力现代化建设转型的教育功能被深化拓展。
    12  “十三五”时期高质量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特征及趋势——基于“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实证研究
    赵娟,单莹,孙洪涛,徐姝
    2023(2):101-106.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2.012
    [摘要](170) [HTML](0) [PDF 626.99 K](928)
    摘要:
    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出的344项获奖成果和获奖者近五年的3155篇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分析和内容分析,探索“十三五”时期高质量教育科研进展。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高质量教育科研回应“时代需求”热点、注重“增量提质”标准、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协同创新”团队、研究领域“差别明显”、出版来源“高度集中”、研究单位“高校为主”、研究区域“差异较大”。为促进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立足问题导向、创新研究方法、服务实践需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