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原则审思
    段光鹏
    2023(5):1-7.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1
    [摘要](262) [HTML](0) [PDF 522.30 K](578)
    摘要: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2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易开发,张国启
    2023(5):8-17.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2
    [摘要](134) [HTML](0) [PDF 750.21 K](615)
    摘要: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3  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如何影响耕地撂荒: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周旭海,罗崇佳
    2023(5):18-26.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3
    [摘要](111) [HTML](0) [PDF 874.54 K](670)
    摘要:
    防范耕地撂荒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理论分析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如何影响耕地撂荒的基础上,依托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机服务市场发育有助于抑制耕地撂荒,且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农机服务市场发育会通过促进机械对人力的替代、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和提高耕地流转市场的活跃度来降低耕地撂荒程度;平坦的地形和良好的农机作业道路能够强化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对耕地撂荒的抑制作用,耕地细碎化程度上升则会弱化抑制作用。为有效依托农机服务市场发育遏制耕地撂荒,应建立健全农机服务购买补贴体系,深入开展农机作业道路建设和坡耕地改造,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筹能力。
    4  区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评价比较与合作战略——以湘粤为例
    罗光强,宋新宇
    2023(5):27-35.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4
    [摘要](83) [HTML](0) [PDF 623.04 K](543)
    摘要:
    基于跨区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战略行动需要,从粮食经济的微观主体、中观产业和区域总体等多维度构建区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空间关联且具有典型市场与资源禀赋差异的湘粤两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粤两省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系统测试的低水平阶段,区域粮食经济的三维行为具有市场高效率竞争和高能量释放的潜质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经济系统“三维”主体行为对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湘粤两省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具有区域行为的趋同性,也有区域行为的差异性,表明湘粤两省具有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因此,要实现跨区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跨区域市场主体行为竞争,拓展粮食产业的区域合作空间,推进跨区域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增强跨区域系统结构行为协同。
    5  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南省2011—2021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曾福生,郑爽鑫
    2023(5):36-46.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5
    [摘要](89) [HTML](0) [PDF 1.42 M](699)
    摘要:
    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讨两者的时空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的跨越;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除株洲和湘潭基本均衡发展外,大部分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长沙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滞后,其他市(州)新型城镇化滞后;土地与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会显著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
    6  独立创业还是合伙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与绩效
    甘宇a,李伟,陈昌盛b
    2023(5):47-54.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6
    [摘要](88) [HTML](0) [PDF 818.25 K](591)
    摘要:
    返乡农民工的独立创业与合伙创业在创业绩效方面会不会存在明显差异呢?基于西部地区脱贫县调研获得的828个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返乡农民工不同创业组织形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合伙创业,返乡农民工独立创业的创业绩效明显更好。通过加入可能的遗漏变量、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估计结果依然保持稳健。进一步,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和采用条件混合估计方法(CMP)进行估计后发现,独立创业的返乡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创业绩效,更倾向于选择低门槛的业态进行创业。
    7  中国农民子女进城就学决策的收入门槛效应研究
    王若男,阮荣平,朱佳,郑风田
    2023(5):55-63.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7
    [摘要](97) [HTML](0) [PDF 1002.13 K](578)
    摘要: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7617个农民家庭样本,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家庭收入对中国农民子女进城就学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对农民子女进城就学决策具有门槛效应,收入门槛值处于较高水平;家庭收入低于门槛值对进城就学决策影响不显著,超过门槛值时对进城就学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情境下农民子女进城就学的收入门槛值存在异质性,其中小学阶段高于初中阶段,跨县域高于县域内,同步方式高于非同步方式。据此,应通过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机制进一步降低农民子女进城就学收入门槛,并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差异化进城就学扶持政策。
    8  面向复杂性的复合治理:数字乡村韧性建构的可能路径
    胡雯,芮国强
    2023(5):64-73.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8
    [摘要](150) [HTML](0) [PDF 780.52 K](751)
    摘要:
    伴随国家治理与基层社会的双重转型,乡村场域的治理主体利益交织、治理客体异质多元以及治理状态交叠模糊等复杂性与日俱增,严重掣肘数字乡村主动适应与调节外部风险的韧性建构。无论是简约治理的化简逻辑抑或科层治理的复杂逻辑,均难以有效化解乡村基层治理日益突出的复杂矛盾,更无法实现数字乡村韧性能力的有效提升。复合治理遵循“以复合匹配复杂”的治理逻辑,与数字乡村治理情境的复杂性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为培育和强化数字乡村的发展韧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价值、主体、功能、制度以及工具形塑了复合治理的重要构成,各个要素协同复合与联动融合,共同推进数字乡村的韧性建构。
    9  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陈弘,苏倩
    2023(5):74-82.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9
    [摘要](174) [HTML](0) [PDF 718.26 K](1148)
    摘要: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10  行政吸纳社会: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及其功能困境分析——以苏南A村为例
    于洁阳
    2023(5):83-94.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10
    [摘要](62) [HTML](0) [PDF 1010.89 K](682)
    摘要:
    过渡型乡村是城乡交融过程中的新乡村图景。人民调解是过渡型乡村的诉求回应机制与矛盾化解机制,人民调解功能与过渡型乡村治理效能相关联。以苏南A村为例,基于行政吸纳社会模式构建“社会结构中的行动-行动中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探究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与困境成因。研究发现:过渡型乡村在生产、生活维度呈现出非同步离散特点,混合性纠纷频生,社会结构复杂化。但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却呈现权宜式行动策略,调解功能走向失灵。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困境折射出基层治权强化与社会控制弱化的悖论。困境成因在于基层政府通过控制与同化在过渡型乡村建立起“行政吸纳社会”的单向度治理结构,这一治理结构与复杂化的社会结构错配,人民调解功能被消解。要恢复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的功能需要搭建双向度混合治理结构,推动调解主体社会再嵌入,实现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预期与实践的合一以及乡村社会治理有效。
    11  合作生产赋能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机制探讨——基于四川省D镇巷道环境整治的案例研究
    吴宝家,唐银彬
    2023(5):95-105.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11
    [摘要](66) [HTML](0) [PDF 910.80 K](611)
    摘要:
    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基础。实践中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国家悖论”下可及性短缺、内生性微弱、持续性不足等多重有效性困境,亟需“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的机制创新以应对。通过对D镇实践的个案分析,发现作为赋能型供给工具的合作生产成功实现了对巷道环境的“良善治理”。其机制展现为:利用合作决议构建基于共识的供给价值场域,在推动纵向与横向价值关系整合与责任关联的基础上,激活主体参与供给的内生性动力;通过合作交付对服务资源开展结构化、捆绑利用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有序编排格局,从而提升服务供给的可及性;通过合作管理创设“治理剧场”,将合作供给行为延伸至日常生活,实现服务供给成果的可持续性治理。研究启发实践应强化组织引导和行为助推,加强资源赋能与协作交付,推动制度嵌入与惯习塑造,从而实现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12  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代际支持视角
    肖荣荣,向楠,王崇人
    2023(5):106-114.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12
    [摘要](95) [HTML](0) [PDF 788.69 K](541)
    摘要:
    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运用IV-Tobit模型,从代际支持视角重新审视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不控制内生性将会低估这一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存在子代生活照料缺失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代际经济支持净值的收入效应和父代隔代照料的农业生产挤出效应,其中劳动力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受“责任伦理”的影响,子女外出会显著增加代际经济资源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家庭中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因此,需深刻认识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体系的冲击,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倡导创建平衡的代际关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