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粮食生产韧性: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朱满德,张青
    2024(6):1-11.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1
    [摘要](143) [HTML](0) [PDF 765.53 K](336)
    摘要:
    以抵抗力、适应力、变革力三个维度为基础构建粮食生产韧性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及各省域的粮食生产韧性,并利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韧性呈逐年提升态势,但省际间分异明显;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促进粮食生产韧性,其中规模化效应和专业化效应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分维度实证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能显著提升粮食生产韧性的抵抗力和变革力,但对适应力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在北方省份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南方省份,在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
    2  村集体干预对农户农地流转合约选择的影响
    马亚飞,谢小飞,高芸芸,吕剑平
    2024(6):12-20.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2
    [摘要](48) [HTML](0) [PDF 573.13 K](250)
    摘要:
    农村非正式农地流转合约流行,导致农地流转市场价格机制失灵。本文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视角阐述了村集体干预与农户农地流转合约选择的关系,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实证检验了村集体干预对农户农地流转合约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集体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对书面合约的选择,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村集体干预主要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和缓解农地流转信息不对称两个渠道促进了农户对书面合约的选择。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何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陈凯达,丘水林,蔡颖莉,罗华伟
    2024(6):21-32.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3
    [摘要](72) [HTML](0) [PDF 748.25 K](320)
    摘要:
    基于收入增加与收入差距缩小两个维度阐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且稳健的提升作用,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达到一定程度后能抑制农民收入分化和弥合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表明,供给类、调节类和文化类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可以通过商品化、补偿化和资本化的作用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4  面向共同富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研究——基于赤峰市“三变五合”改革的案例分析
    余家林,王怡迪
    2024(6):33-41.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4
    [摘要](54) [HTML](0) [PDF 631.59 K](246)
    摘要:
    组织创新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在赤峰市“三变五合”改革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下设土地、劳务、旅游和置业4个子合作社,实行集体资源资产分类经营管理,在统筹协作、专业分工、灵活变通、衔接政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激发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促进了共同富裕;然而,股份设置不平衡、经营风险管理不足、职能定位模糊、统计数据失真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要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应着力简化股权设置、规范经营管理、明确职能定位和做好统计工作,更好地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能力。
    5  乡村振兴联合体共富模式:框架、路径与机制——以浙江省“大下姜”为例
    张大维,冯相龙
    2024(6):42-50.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5
    [摘要](49) [HTML](0) [PDF 609.22 K](273)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村庄联合抱团发展成为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影响村庄联合体发展绩效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党建引领下的政府赋能和村庄发展中的内生活力,由此构建了“政府赋能-内生活力”的村庄联合体共富模式分析框架。根据两要素的强弱村庄联合发展形成了四种类型,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村庄联合体典型案例。调研比较后发现,浙江省淳安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通过政府外部赋能,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其共富模式的运行机制是党建统合、外部赋能、内在创生和内外共促,实现了由外部扶持型到现代互动型的转变,为全国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人闲暇生活研究——基于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的视角
    李永萍
    2024(6):51-60.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6
    [摘要](45) [HTML](0) [PDF 513.03 K](274)
    摘要:
    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农村中青年大量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农村老年人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农村老年人不仅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且有闲暇的需求。通过“家庭-村庄”的分析框架,将老年人闲暇放置到家庭和村庄社会中理解,并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探讨农村老年人闲暇的正当性和可能性。南方团结型村庄的老年人不仅具有闲暇正当性,而且具有闲暇可能性;北方分裂型村庄的老年人闲暇正当性很低,闲暇可能性也不高;中部分散型村庄的老年人具有闲暇正当性,但闲暇可能性较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老年人闲暇不仅是一个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应积极回应老年人的闲暇需求,赋予老年人闲暇以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强的正当性,让老年人获得富有主体性的闲暇体验。
    7  嵌入式整合:乡村传统文化新内源性发展的助推机制——以华中J村“四福”文化建设为例
    邓华
    2024(6):61-71.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7
    [摘要](37) [HTML](0) [PDF 826.23 K](247)
    摘要:
    新内源性发展是乡村传统文化治理转型的重要路径。基于文化整合内在逻辑,链接嵌入理论和规范理论建构乡村传统文化新内源性发展的分析框架,对湖北省宜都市J村“四福”文化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基层党委政府通过价值、制度、资源和组织要素嵌入,依托话语转换、利益联结、身份认同、日常规训机制,有效整合国家主流文化和乡土社会传统,激活了乡村传统文化的规范价值;这一嵌入式整合过程从文化认同强化、参与行动激活和文化网络重塑三个层面提升了乡村文化自觉,从而助推乡村传统文化新内源性发展;未来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乡村文化发展队伍,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重构,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8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空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张笑寒,王伟,洪艳
    2024(6):72-81.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8
    [摘要](39) [HTML](0) [PDF 600.18 K](289)
    摘要:
    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空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空巢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对中低年龄段和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年人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促进子女代际支持和扩大老年人社会网络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用途的互联网使用对农村空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交类的互联网使用对农村空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而学习类用途未发现显著影响,娱乐类的互联网使用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但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购物类用途的影响则与娱乐类正好相反。
    9  展示政治视域下官员直播带货助农的增效机理及长效机制
    何阳,肖慧敏
    2024(6):82-90.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09
    [摘要](50) [HTML](0) [PDF 542.05 K](301)
    摘要:
    官员直播带货助农是展示政治在电商时代的一种新形式、新样态,可纳入政治传播范畴。正向积极的官员直播带货助农行为具有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不仅体现了人民至上原则,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有益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官员直播带货助农遵循“输出-催化-响应”的逻辑理路,增效效应的形成主要源于直播带货主体身份行为带引力,直播带货商品符合多数民众市场预期,直播带货平台依靠新媒体技术,直播带货情境易引起社会共鸣,直播带货受众充满好奇且愿意购买商品。助力官员直播带货助农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官员直播带货助农法治化,确保市场主体诚信和商品质量,注重新兴技术在直播带货中的运用,关注直播带货行为存有的共鸣环境,提升直播带货潜在对象的响应能力。
    10  新时期渔业权法律构造:现状、目标与对策
    林煜,陈洁,尚旭东
    2024(6):91-97.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10
    [摘要](48) [HTML](0) [PDF 505.48 K](293)
    摘要:
    渔业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直接关系着渔民生计和现代渔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对渔业权概念和内容规定上的模糊,导致司法实践和现实情况不匹配、渔民权益受侵害等问题。渔业权是典型的、具有公权色彩的用益物权,其独立法律地位的确立、权利义务的规定、权利变更、流转和终止等法律构造的明晰是对渔民权益的有力保障。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法进程,建立健全失水(失海)渔民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传统生计渔民的社会安全网络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11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王永昌
    2024(6):98-106.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11
    [摘要](63) [HTML](0) [PDF 515.58 K](287)
    摘要: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视为建设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彰显共产党人本色的政治灵魂,始终强调和重视对青年一代理想信念的培育,持续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历史逻辑看,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演进发展;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现实逻辑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势在必行。立足新时代,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教育理念科学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多样化、教育资源协同化”的“四位一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路径,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12  高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育人困境及突破
    张刘,陈化水
    2024(6):107-112.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4.06.012
    [摘要](51) [HTML](0) [PDF 437.89 K](280)
    摘要:
    高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共同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劳动者的使命。从逻辑上看,高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教育目标一致、内容关联、方法共通和功能相合,为融合提供了可行性,但是在实践中二者依然存在融合理念缺失、融合机制不完善、融合平台缺乏和师资结构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对此,高校要提高思想认知,树立二者融合育人的理念;完善制度文件,构建二者融合的多元协同机制;拓展实践载体,搭建二者融合的育人平台;加强师资培育,打造既懂劳动教育又精通“双创”教育的教师队伍,以推进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持续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