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版权协议
期刊荣誉
联系我们
2025年第26卷第5期
数据库收录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特色文章
推荐文章
金融科技创新的行动者网络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以蚂蚁金服为例
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评判、潜在风险与防范机制
土地经营规模何以影响家庭农场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基于1085户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协同赋能: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首批省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我校学报社科版入选CSSCI(2021-2022)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我校社科版学报再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荣获“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系统上线了!欢迎投稿。
作者登录
编辑登录
审稿人登录
读者登录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年
2025年第26卷
2024年第25卷
2023年第24卷
2022年第23卷
2021年第22卷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
全选
反选
导出
显示模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舆论生态与应对之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综合治理研究
黄华龙,陈长,闫文杰
2025,26(5):1-7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1
[摘要]
(
26
)
[HTML]
(
0
)
[PDF 616.13 K]
(
32
)
摘要:
“人工智能+”的颠覆式发展,重塑了网络舆论生态格局,对现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造成极大冲击。在国家治理与文化传承的语境下,网络综合治理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走“两个结合”为指导的中国特色治网之道。遵循《易经》阴阳学说中“两仪生四象”的思维范式,类推得到网络舆论生态的“四象”,形成动态治理路径的“四策”,并构建基于目标与手段的网络综合治理“四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和思想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性转化和传承发展,有利于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抢占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未来发展制高点。
同情共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共情力量
曾进雯
2025,26(5):8-15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2
[摘要]
(
27
)
[HTML]
(
0
)
[PDF 496.18 K]
(
29
)
摘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其蕴含的共情力量是促进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思想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内在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共情伟力体现在通过叙述共感、讲理共议、甘苦共享的表现方式,促进思想文化在情感、认知和实践层面上形成文化共情传播,由此凸显了中华文化中鲜明的情感特质,极大提升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乡村数字化与农民可持续增收”专栏
广度与深度:农户电商参与行为及其增收效应
王汉杰,蒲霄霄
2025,26(5):16-23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3
[摘要]
(
29
)
[HTML]
(
0
)
[PDF 589.36 K]
(
25
)
摘要:
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CRRS),从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农户电商参与行为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户电商参与广度和深度均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农户电商参与广度主要通过创业行为、信贷获取与信息增益三种渠道产生增收效应,而电商参与深度仅通过创业行为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无论是参与广度还是参与深度,两者的增收效应均在网络条件好的地区以及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群体中更为明显,反映出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包容性仍有待提升。
数字乡村建设何以驱动乡村创新创业?——来自1750个县域的经验证据
温涛,廖家旭
2025,26(5):24-35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4
[摘要]
(
27
)
[HTML]
(
0
)
[PDF 732.83 K]
(
35
)
摘要:
基于2018—2020年中国28个省(区、市)1750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乡村建设驱动乡村创新创业的作用机制与异质规律。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尤其是经济数字化与生活数字化显著驱动了乡村创新创业,其中经济数字化的边际贡献尤为突出;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提升数字金融服务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来驱动乡村创新创业。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创新创业的驱动效应受人力资本的正向调节,且受县域地理条件、功能定位以及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在地形起伏度小、农业主导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域,数字乡村建设的驱动效应明显,但对乡村创业的效应显著弱于乡村创新,折射出乡村创新创业中要素重构的非对称性特征。
数字金融素养能降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吗?——来自中西部5省(市)1180户农户的证据
张林,王燕霞
2025,26(5):36-44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5
[摘要]
(
27
)
[HTML]
(
0
)
[PDF 681.65 K]
(
32
)
摘要:
基于1180份中西部农户调研数据,构建数字金融素养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素养提升能显著降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讨论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素养能通过促进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财富积累来降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降低效应在户主为男性、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与成员健康家庭中更显著。
节本或增效: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产品生产的宏观效应
徐亚东
2025,26(5):45-54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6
[摘要]
(
21
)
[HTML]
(
0
)
[PDF 618.33 K]
(
28
)
摘要:
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目标导向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促进农业增效,实现一举两得,但现实中农产品生产总成本却持续增长,成本利润率持续下降。基于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和30个省域、32类农产品2012—202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产品生产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节本效应,却没有增效效应。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增加规模经营主体的市场博弈能力和促使机械对人工的替代,降低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实现节本效应。但是这一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种类异质性,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利于粮油产量提升。因此,基于粮食数量安全需要着重考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目标导向。土地经营权流转在粮食主产区不存在节本效应,而在产销平衡和主销区存在显著的节本效应。
公共管理
以“核心”凝聚“多元”: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价值−行动−利益”统合机制——基于广西Q村的案例研究
常亚军,周均旭
2025,26(5):55-64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7
[摘要]
(
21
)
[HTML]
(
0
)
[PDF 885.01 K]
(
25
)
摘要:
将“松散”在场的多元主体凝聚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基于“多中心治理”和“政党整合治理”的理论基础,构建“价值―行动―利益”分析框架,结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西Q村的典型案例,阐释了以“核心”凝聚“多元”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统合机制。研究发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核心”凝聚作用: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科层制边界限制,治理意志与诉求得以“上下贯通”,塑造了共同治理价值;其次,作为联动枢纽,“推拉结合”带动内部群体再组织化与外部力量有效嵌入,促进了治理行动聚合;最后,代表群众利益,“统筹协调”发展资源、做大分好集体经济蛋糕,保障了治理成果共享。这种以政党为中心的“一核多元”治理共同体结构,展现了不同于西方分散化权威和自发秩序的多元共治模式,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
从“堕距”到“弥合”:易地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张力与调适——基于文化堕距理论视角
贺芒,范飞,赖翰文
2025,26(5):65-74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8
[摘要]
(
31
)
[HTML]
(
0
)
[PDF 684.76 K]
(
34
)
摘要:
易地搬迁实质上是一场从村庄到社区、从传统到现代、从农民到居民过渡的村庄转型实践,也是传统村落天然共同体向现代社区共同体转变的过程,在整个情景切换中,环境变迁是导致村庄地域性空间的天然共同体遭到现代化冲击的根源。本文以奥格本的“文化堕距理论”为基础,对L易地搬迁社区治理实践过程进行了细致剖析。研究发现:易地搬迁社区由于受到由乡土到社区的环境骤变影响,适应文化变迁速率滞后于物质文化变迁速率,产生制度、组织以及文化的堕距,导致传统村落天然共同体向现代社区共同体的转换存在诸多需要化解的结构性实践张力。可从制度、组织、文化等三个层面进行堕距弥合,即通过以塑造治理规则推动共同体秩序共建、以优化治理结构驱动共同体资源共治、以文化沉浸凝聚共同体价值共识的多维路径,将已消解的乡土共同体在新社区进行重塑,从而构建一种治理有效的新共同体模式。
推拉理论视角下青年返乡创业的政策动因与优化路径
黄庆林,吕凌炜
2025,26(5):75-80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09
[摘要]
(
32
)
[HTML]
(
0
)
[PDF 504.27 K]
(
29
)
摘要: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框架,通过对广东、湖南、贵州等(区)10省250名返乡创业青年的半结构化访谈,剖析青年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决策受到多维度推拉力的综合影响,财政扶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政策拉力与城市生活成本攀升、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现实推力共同作用,推动了青年返乡创业热潮。其中,政策拉力通过释放创业红利、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潜力等方式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现实推力促使青年群体重新审视职业发展路径。政策拉力在实现过程中面临资金保障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效率低等障碍。对此,需要从政策供给改革和政策执行力建设两个维度入手,深化政策供给改革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力建设以优化政策落实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年返乡创业支持体系。
数据要素共享与新型城镇化——来自市级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陈晓蓉,张汝立,杨铃
2025,26(5):81-93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10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 765.93 K]
(
29
)
摘要:
基于2000—2022年全国地级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共数据平台上线对试点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作用,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平台的上线显著提高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地,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共享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激活社会消费需求、优化政府治理行动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还发现,数据要素共享的效应在农业产值比重较大、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市场分割程度较低和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更为显著。
经济管理
城市数智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基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协同效应
海梅红,张自然
2025,26(5):94-103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11
[摘要]
(
27
)
[HTML]
(
0
)
[PDF 757.64 K]
(
32
)
摘要:
立足于中国城市数智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基于2007—2022年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双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城市数智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进行检验。实证分析表明:相较于非试点城市和单试点城市,“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具有更强的碳减排协同效应,说明城市数智化转型可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城市数智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技术创新等途径发挥其碳减排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等城市特征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双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具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且该效应并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长江中游经济区城市韧性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基于新基建视域的考察
李毅,何宇娟,安虹宇
2025,26(5):104-114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5.05.012
[摘要]
(
28
)
[HTML]
(
0
)
[PDF 1.26 M]
(
28
)
摘要:
立足我国正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背景,构建“生态-经济-社会-设施”四维城市韧性分析框架,采用时空极差熵权-TOPSIS法测算2011—2022年长江中游经济区31个城市的韧性水平,运用核密度估计法、自然断点法分析区域城市韧性的时空演进,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进一步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2年长江中游经济区的总体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2015年、2020年出现两次拐点;城市间韧性水平出现分化、等级差距明显,形成了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的三大分区,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制约长江中游经济区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集中在社会韧性和设施韧性两个维度。因此,从强化区域合作、社会保障、数智赋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助力长江中游经济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年
2025年第26卷
2024年第25卷
2023年第24卷
2022年第23卷
2021年第22卷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
全选
反选
导出
显示模式:
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机理、困境与路径
孙悦,项松林
2023,24(6):55-62
,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3.06.006
[摘要]
(
549
)
[HTML]
(
0
)
[PDF 600.19 K]
(
7181
)
摘要:
借鉴新内生发展理论,围绕技术赋能、激活资源、形塑主体、治理变革四个维度阐释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并以此观照与揭示当前乡村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数字技术嵌入鸿沟、“资源下乡”效率低下、数字排斥与农民缺场、“数字逻辑”与“乡土逻辑”冲突等。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应夯实数字技术基础,加大“数字下乡”支持力度;优化资源数字化结构,提高“资源下乡”效率;健全数字教育体系,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增强数字包容,加快乡村数字治理变革。
农村生活形态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朱梅
,
应若平
,
陈向科
2010(1):25
, DOI:
[摘要]
(
4448
)
[HTML]
(
0
)
[PDF 358.85 K]
(
6711
)
摘要:
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将农村生活形态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生活形态的具体特征。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就是城乡统筹的社会,城乡统筹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生活形态从同质性向和谐的异质性转变。
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基于河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
沈琼
,
陈璐
2019(4):34-41
, DOI:
[摘要]
(
684
)
[HTML]
(
0
)
[PDF 246.32 K]
(
6356
)
摘要:
基于河南省585份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ISM模型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职业信心、职业韧性、风险态度、代际传递意愿、技术获取、政府支持、社会保障以及市场预期10个因素对其持续经营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职业韧性和代际传递意愿是表层直接因素,风险态度、职业信心、技术获取和社会保障是中层间接因素,职业兴趣、市场预期、政府支持和受教育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供给与受益二维视角——兼论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的影响
宋佳莹
2022,23(4):85-95
, DOI:
[摘要]
(
422
)
[HTML]
(
0
)
[PDF 842.36 K]
(
6356
)
摘要:
根据俱乐部理论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基于供给与受益维度进行测度。基于2015—2019年31个省(区、市)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几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区域间的差距逐年缩小。(2)转移支付的增加显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地区财政自给率则表现为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的交互效应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负向调节作用。(3)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效应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增;而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的作用依次减小,且在西部地区负向作用尤为明显。需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合理政策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湖南之比较研究
曾福生
2020(2):1-7
, DOI:
[摘要]
(
939
)
[HTML]
(
0
)
[PDF 127.39 K]
(
5944
)
摘要:
基于现阶段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导向,通过赴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调研考察,围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农业机械化、农业品牌化、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支持政策等六个方面分别论述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模式,并就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实践优势和差距进行比较。结合湖南省发展实际,提出了湖南省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取向: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衔接,推进农民组织化;精准制机、适机、用机、购机,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精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品牌化;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化;做优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助推产业融合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服务社会化。
“农业人才培养与农民教育”笔谈
周清明、刘纯阳、夏金星、吴易雄
2012(4):1-15
, DOI:
[摘要]
(
1475
)
[HTML]
(
0
)
[PDF 160.48 K]
(
5932
)
摘要:
2012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进步及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基于此,本刊特邀周清明等专家教授开展“农业人才培养与农民教育”笔谈。周清明教授基于湖南农大的实践,认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之道在于:更新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夯实培养基础;健全评价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刘纯阳教授认为,国情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必须大力发展农民教育,而农民自身的发展转型则要求人们对传统体制下的农民教育模式和理念进行重新审视。面向未来的农民教育不仅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这个大的时代背景,而且要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新的趋势进行调整,必须以均衡发展的理念来推进面向未来的农民教育。夏金星教授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匮乏正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农业教育资源正在加速流失,农业发展暗藏危机,“三化”同步推进亟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吴易雄博士认为,湖南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果从整体上、发展潜力上和应用层面上分析,湖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人才培养仍存在较突出的瓶颈制约,应从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重点、环境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善和强化。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瓶颈与规范路径——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
胡大伟
2020(1):49-55
, DOI:
[摘要]
(
779
)
[HTML]
(
0
)
[PDF 285.35 K]
(
5924
)
摘要:
杭州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创新实践,开展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联众模式”“淳安实验”和临安天目山试点。基于杭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的观察发现,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实践需求与政策供给的不匹配,宅基地所有权难以显化、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及规范保护比较模糊、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和盘活的市场机制及法治保障不足等困境。深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应该坚持城乡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宅基地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落实;科学界定农村宅基地“三权”之间的权责关系,显化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建构完善的确权赋能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空间管制等政府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融合,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机制。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马巾英
1
,
李明贤
2
2011(3):29-34
, DOI:
[摘要]
(
2347
)
[HTML]
(
0
)
[PDF 296.36 K]
(
5870
)
摘要: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中国45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企业规模、非债务税盾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而成长能力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效应——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
王若男
,
阮荣平
,
韩旭东
,
郑风田
2020(1):35-43
, DOI:
[摘要]
(
954
)
[HTML]
(
0
)
[PDF 479.59 K]
(
5770
)
摘要:
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无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地位更高。具体而言,宗教信仰通过参与效应、品位效应和慰藉效应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产生影响。宗教活动参与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频次越高,受到的正向影响越强;不同宗教信仰类型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仅有回教对阶层认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更大。
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基于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龙子泉
,
张媛媛
,
周玉琴
,
范如国
2019(4):1-9
, DOI:
[摘要]
(
660
)
[HTML]
(
0
)
[PDF 240.58 K]
(
5755
)
摘要:
基于湖北省379份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从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两个维度选取12个观测指标,并以交易费用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以及交易费用是影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越彻底,网络、规范、信任等社会资本越高,设施管护效果越好;产权改革及社会资本还可以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效果。以农户用水需求及工程盈利能力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用水需求高的农户,随着社会资本的提高,设施管护效果要显著好于用水需求低的群体;相较于低盈利能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高盈利能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效果受产权改革的影响更大。
中国豆粕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及动态演变——基于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的经验分析
戴鹏
,
汤晓怡
,
曾文娟
2019(4):10-16
, DOI:
[摘要]
(
1561
)
[HTML]
(
0
)
[PDF 442.03 K]
(
5729
)
摘要:
利用2009年8月—2017年5月的豆粕期现货市场价格数据,以Toda 和Yamamoto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为基础,结合滚动窗口回归法对豆粕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豆粕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保持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的同时,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显著的单向价格发现功能,且随时间推移,价格发现功能在不断增强,是现货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不随滞后期以及样本选择而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珺
,
石欣
2020(1):17-24
, DOI:
[摘要]
(
964
)
[HTML]
(
0
)
[PDF 242.52 K]
(
5708
)
摘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行为理论模型,以湖南省4个市(州)331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利用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感知(提高自身技能的认知)会正向作用于其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化利用的意愿。乡邻、村委会和村干部支持是影响农户主观判断的重要因素,秸秆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是农户知觉行为的关键因素,主动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农户利用行为的最终结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风险及其应对
唐玲
2020(2):41-48
, DOI:
[摘要]
(
1080
)
[HTML]
(
0
)
[PDF 108.22 K]
(
5702
)
摘要:
职务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质在于从传统的“法律报应”走向“法律激励”,具备法规范意义上的积极价值。探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时,需考量其是否带来刑法体系功能紊乱及罪行关系结构失偏的潜在风险。因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的适用时需要坚守罪刑相适应原则与法益保护原则,并从实体规定、权利保障以及权力监督等方面着手,化解现阶段适用该制度所带来的风险,为刑法正当规制职务犯罪案件提供规范性框架和制度保障。
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2009—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
黄生权,唐小敏
2020(2):65-72
, DOI:
[摘要]
(
888
)
[HTML]
(
0
)
[PDF 256.88 K]
(
5687
)
摘要:
基于2009—2018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分析了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同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强化股权激励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另外,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与融资约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财政分权对农业要素流动及其结构变迁的影响——基于199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锦怡,刘纯阳
2020(2):8-19
, DOI:
[摘要]
(
770
)
[HTML]
(
0
)
[PDF 575.53 K]
(
5674
)
摘要:
从制度变迁视角阐述了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农业要素流动及其结构变迁的影响,并利用199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农业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农业资本要素相对丰裕,中、西部农业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相对丰裕,但资本积累正在不断加快。财政分权对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具有深刻的制度影响,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支农支出和工业化推动农业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抑制农业劳动力、土地要素积累,从而驱使农业经济增长路径呈现节约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本深化趋势;随着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推进,上述影响效应不断增强,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强于东部地区。
水稻生产效益盈亏平衡分析与农户期望——基于湖南省210家农户的调查数据
蒋元
2012(1):20-26
, DOI:
[摘要]
(
1141
)
[HTML]
(
0
)
[PDF 296.89 K]
(
5657
)
摘要:
基于2008―2010年湖南洞庭湖区、洞庭湖边沿地区、丘陵区和山区10个样点县(市、区)200个典型农户(散户)和10个种植大户的水稻生产调查数据,分析了散户和专业大户水稻生产成本构成和产量产值效益、水稻生产效益的盈亏平衡点。结果表明,散户每季平均单产为6 951.3 kg/hm2;产值为12 863.78元/hm2;成本为10 249.6元/hm2;盈利为2 613.15元/hm2,享受种田补贴后,盈利水平提高;户平种植水稻收益为2 266.00元,山区最低,平原区最高。专业户每季平均单产为7 169.3 kg/hm2;产值为14 202.99元/hm2;成本为12 429.8元/hm2;盈利为1 773.24元/hm2。这说明湖南水稻生产成本高、盈利水平低、内在风险大。农户最低期望盈利年平2.0~2.8万元/户,需要耕地规模3.4~5.3 hm2,需要实行土地流转才可实现。种植大户最低期望盈利3 000元/hm2,实现这一目标需提高单产623.5 kg/hm2,或给予种田补贴1 234.6元/hm2。
收入、社会资本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的影响
蔡文聪,杨海钰,李星光,霍学喜
2020(2):27-34
, DOI:
[摘要]
(
703
)
[HTML]
(
0
)
[PDF 297.02 K]
(
5630
)
摘要:
基于陕西、甘肃、山东、云南四省826户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社会资本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45.89%的农民阶层自我定位为“上层”和“中上层”,44.07%的农民定位为“中层”,10.05%的农民定位为“中下层”和“下层”,呈“上头大,下头小”的保龄球状,高位认同占主导特征;收入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收入对阶层自我定位的系数从0.10分位点上的0.386逐步减小至0.75分位点的0.157,边际作用逐渐下降,存在“餍足效应”;社会资本及其三个维度均对阶层自我定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收入在社会资本促进阶层自我定位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收入在社会网络与阶层自我定位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为15.47%。
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的门限效应及区域差异
刘建江,张瑞梅,李诗
2020(2):57-64
, DOI:
[摘要]
(
707
)
[HTML]
(
0
)
[PDF 294.48 K]
(
5462
)
摘要:
房地产业和工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房价持续上涨对工业产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推高用工成本、挤占资金、引发投机等三个方面,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存在门限效应和区域差异。基于2003—2017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已由前期的拉动作用为主转化为抑制作用为主;分区域看,中部地区受自身工业发展水平及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较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因房价较低影响不显著;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房价上涨对工业产出影响存在门限值。
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路径
王晓飞
2020(1):1-7
, DOI:
[摘要]
(
602
)
[HTML]
(
0
)
[PDF 267.71 K]
(
5439
)
摘要:
以技术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便利条件和农户特征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路径,并以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湖南、黑龙江、吉林三个水稻主产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各因素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特征、感知有用性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社群影响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的感知有用性,也可以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意愿;便利条件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因此,通过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户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心理感知,进而通过感知有用性提高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是行之有效的路径。
农户订单农业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侯晶
,
侯博
2018(1):17-24
, DOI:
[摘要]
(
865
)
[HTML]
(
0
)
[PDF 223.74 K]
(
5425
)
摘要:
根据江苏省296家苹果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订单农业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交易费用是影响农户订单农业参与意向的主要因素,而订单农业参与意向和交易费用又对农户的订单农业参与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农户的经营规模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相对于大规模农户而言,小规模农户的订单农业参与行为受到主观规范、交易成本和家庭禀赋的影响更大。
信息公告
喜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持续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影响因子再攀新高
青年编委增补名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增补启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名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聘
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持续攀升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栏征稿启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 首批省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我刊2019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下载专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稿件范本
微信公众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校内
邮编:410128
电话 :0731-84618538,84618583 传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